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粮食储备不仅对粮食市场供求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社会生产及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保持粮食储备在恒定范围内是粮食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粮食价格能够直接反映和影响粮食储备。研究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粮食储备;粮食价格;粮食安全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05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粮食储备概述
不管什么时期,粮食储备都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这反映出粮食储备的重要性。我国粮食储备经过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
1.1 第1阶段(1949—1952年)
粮食储备处于自由购销时期。该阶段粮食储备处于萌芽发展状态。这一时期,我国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因此粮食储备的首要任务是“开源”。我国主要通过加强中央储备粮征收管理来增加粮食来源,并鼓励农村积极存粮,以保证粮食正常供应及周转[1]。
1.2 第2阶段(1953—1978年)
粮食储备处于统购统销阶段。该阶段粮食储备制度初步建立,我国逐渐建立了国家粮食储备框架体系,以满足备战、备荒、救灾等对粮食的需求。此时,粮食储备依然以中央储备粮为主,人民个体储备量小,发展较为缓慢。
1.3 第3阶段(1979—2000年)
粮食储备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该阶段粮食储备结构及相关制度等得到完善,国家专项粮食、地方粮食等储备体系得到完善,形成了中央、省、市、县4级储备体系,相应的粮食储备类型及范围也得到扩展,主要包括周转储备、战略储备和专项储备等。
1.4 第4阶段(2001年至今)
粮食储备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管理,并执行了垂直管理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即总全国粮食储备指挥管理由中央负责,地方储备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调查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将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粮食储备中,适应了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提高了粮食行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粮食行业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2]。
2 粮食价格概述
粮食价格是粮食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市场供需是粮食价格的决定因素。粮食生产、库存变化、国际贸易及制度政策等直接影响着粮食价格,其中政府政策干预的影响力较大。
相关文献显示,在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中,粮食价格由国家政策进行调控,不仅能够稳定粮食价格,还能刺激粮食生产,并对粮食消费起到调节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恶性通货膨胀,使粮食价格体系处于平稳运行状态[3]。
我国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统购统销阶段、合同定购阶段、国家订购阶段、粮价放开阶段、恢复定购阶段、保护价收购阶段等多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对粮食价格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学者研究表明,政策实施势必会影响粮食供求,进而导致粮食价格发生波动,并通过“蛛网理论”得出我国粮食价格波动趋势不稳定的结论。但随着相关政策实施,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力度得到加大,粮食价格逐渐趋向于稳定。
3 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
3.1 两者相互促进、相关关联和相互影响
粮食价格变动能够反映出粮食储备状况。一般情况下,粮食价格提升反映粮食储备减少,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最终导致价格提升;反之,则降低或长期稳定在一定价格标准上。
3.2 粮食储备决定粮食价格,粮食价格是判断粮食储备的重要标准
调查显示,粮食供给越高则粮食价格越低,粮食供给越低则粮食价格越高,两者是负相关关系。粮食储备量直接影响粮食供给,即储备量越高供给越高,反之则越低,两者是正相关关系。因此,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呈负相关关系,粮食储备直接决定了粮食价格[4]。
3.3 两者都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
相关资料显示,粮食价格变动会影响粮食成本稳定性。例如粮食价格高时,如果没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会出现恶意屯粮、高价卖出,或者大量放出国家储备量导致整体储备量减少,不利于粮食安全。同时,稳定的粮食储备或者定期调节粮食储备,能够平衡粮食供给与需求,保证粮食价格稳定,保证粮食生产可持续性,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社会稳定。
4 相关措施建议
4.1 将粮食储备目标明确定位为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文献显示,保证粮食安全是粮食储备的第一目标,其次是确保稳定收入、稳定价格和提高效益。必须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粮食储备的最终目标。粮食安全、稳定收入、稳定价格及提高效益4个目标,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矛盾等复杂关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会发生变化,但粮食安全始终是粮食储备的最终目标。
4.2 理顺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的关系
首先,要将国家粮食储备放在首位,一切粮食储备政策都要先贯彻和落实到国家粮食储备工作中,然后再落实到地方粮食储备工作中。其次,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要服从国家统筹指导,贯彻和落实好国家发布的粮食储备政策[5],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稳定粮食价格,进而促进粮食行业健康发展。再次,提高中央储备粮在粮食储备中的比例,取消县级地方储备粮,建立以中央储备为主、省级储备为辅的粮食储备制度。
4.3 引入期货市场机制,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粮食市场体系由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组成。以往的粮食市场存在市场流通体制不畅、宏观调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影响粮食安全。要引入期货市场机制,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首先,实时调控参数,减少滞后效应中扭曲、变形、走样等造成的调控与被控错位现象发生。其次,贯彻和落实买进粮食期货合约制度,减少现货市场粮源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发生。再次,要积极引导社会储备粮,即在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之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储备粮食。
5 结束语
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外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两者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要借助国家政策宏观手段维持两者平衡,保证粮食价格稳定及粮食安全,并促进粮食行业健康发展。
粮食储备和粮食价格之间不存在均衡关系。要将粮食储备的目标明确定位为保障粮食安全,理顺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的关系,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储备粮食,保证粮食储备及粮食价格稳定,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支俏.关于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关系的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19(9):55-56.
[2]马明,张贵.建国70年我国粮食价格变动与应对研究[J].价格月刊,2019(3):83-88.
[3]郑辉.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探究[J].价格月刊,2018(4):50-53.
[4]王大为,蔣和平.我国稻谷价格变动与储备变动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8):65-69.
[5]何仁杰.我国粮食期货市场有效性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9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