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农民综合文化水平低,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新时代下农业专业化要求提升,必须对我国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关键词: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途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11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我国经济高效平稳发展,必须从根本出发,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出发。
1.1 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在我国9亿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比例高达70%。在我国乡镇企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不到企业职工总人数的1%。我国大部分中小农业企业及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农业发展需要专业化技能,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对农民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化农民,可以促进我国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1.2 保证粮食安全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家庭农业不能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人力和资金投入大,收入小。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导致我国农民大多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而是选择进城务工。目前,我国留在农村务农人员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女及老年人,新一代农民接受高等教育后不愿留在农村工作。因此,“谁来种地”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2]。
1.3 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培训不仅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开展,更能够为农民提供专业教育,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经济已得到质的飞跃,国民收入得到实质提升,但我国城乡差距逐渐扩大、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严峻。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缩小我国贫富差距,就要让农民收入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有效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让每一位农业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农民将操作经验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成功转型,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更好更快地发展农业。
2 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出现的问题
2.1 农民意识薄弱
经济与地理条件的局限,限制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在小农经济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对农业的认识不高。大多数农民认为培训工作浪费时间且作用不大,宁愿安于现状或者去城市务工,也不愿参与政府组织的培训工作。这种滞后意识导致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培训参与人数少,参与积极度不高。大部分农民都处于“政府要我培训”的被动认识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培训的作用与重要性。农民缺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训投入力度再大,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2 政府重视不足
在各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农民文化意识不高,究其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在传统小农经济影响下,我国农民具有强烈的自给自足意识,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宣传工作就极为重要。
2.3 培训方式不当
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影响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新型农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他们是能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进行耕作且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方案不仅要传授教学对象全面的农业知识理论和现代化的耕作技术,同时也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市场运行和经营管理能力。但从各地教学方案来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健全和培训内容过时等问题。
二是师资不符合要求。目前参与培训的教师出现两种较极端的情况:一种是专业知识理论扎实,长期处于教学一线,但缺乏实践经验;另一种是农业技术经验丰富,但缺乏专业知识理论。这两种培训老师都不符合培训师资要求。
三是合作机制沟通不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涉及方面比較多,需要各部门及时沟通以保证培训质量。但从目前来看,政府、培训机构及农民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培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 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政府工作,进行积极引导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从转变农民固有的小农经济思想出发,引导农民深刻认识现代化农业和职业化农民。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农民收入为宣传重点,切实关注农民利益,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培训。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学习、协调工作并完善培训体系,将市场需求与农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贴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切实解决农民的专业技能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多实用性知识与技术,增加农民市场竞争力,为我国“三农”工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3.2 建立规范体制,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工作的主体内容是培训,要使培训达成良好效果,必须做好教学工作。政府不仅要加大资金与人力投入,更要在培训方式上加强探索。在培训前,政府应建立规范的职教体制,在教学内容、教学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提高。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区域化、多元化的教育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对各地农民培训教育平台予以支持与鼓励,形成区域性联动的农民培训平台。
另一方面,要成立专业培训小组,采用正确、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切实完成对农民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
3.3 进行分类培养,注重实际需要
农民实际诉求存在差异,每个农民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不同的期望。因此,在进行农民培训工作时,不能混为一谈,要针对农民需求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培训。要制定分类培训机制,既要考虑到市场所需,也要考虑到农民个人所需。
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分不同职业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结束以后,要进行定期考核与后续跟踪,关注农民学习效果,使农民真正学有所成。
4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正在快速发展。从具体培训情况来看,当前培训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实现农业培训高效有序开展,就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从农民角度考虑,提高农民的文化及技能水平,培养职业化农民,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夏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9(23):101.
[2]陈素芬.“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205-206.
[3]夏飞,刘洪亮.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着重提高培训效率[J].吉林农业,2019(2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0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