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东省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农村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等发展建议,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产业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3-0005-05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6;F327        文献标志码:A
  1  农民收入构成
   通过整理《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见表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大约占40%,经营性收入大约占40%,二者占比加起来达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80%,转移净收入占比18%左右,剩下2%为财产净收入。
   将表制作成图对比更加明显(见图1),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绝大比例,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转移性收入始终比例较低但是比较稳定,而农民几乎没有财产净收入。
   综上,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同时以转移性收入作为补充,几乎没有财产净收入[1-2]。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他劳动收入。经营净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及第三产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出卖体力劳动以及从事投入小、技术含量低的农业、服务业等,这样的收入结构是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不具备某种专业技能,同时自身缺乏可以获得收入的财产所导致的[3-4]。
   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的《改造传统农业》中,将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源泉。舒尔茨认为,如小学、中学、大学的学校正规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基础;对于那些正在从事农业生产而不能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成年人来说,在非农忙时间参与短期训练班,学习新的耕作方法和技术培训,能有效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提高医疗卫生的投入,可以影響农民的健康和寿命,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2.1  通过基础教育开发人力资本
   教育投入中主要是义务教育投入,可以提升农民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等,其作用主要在于让农民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原理和学习方法,当受教育的农民接触新方法、新工艺的时候,能够利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快速掌握,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见图2)。这对于高新科技的普及、先进生产工艺的推广有重要作用。同时,教育可以让农民通过有效的方法获取信息,使其能够接收到有用的、高质量的信息,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需要的高质量信息后,农民可以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教育对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增收有重要的意义。农民增收困难,一方面是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自身掌握不到有用的信息,无法作出正确判断造成的。
   在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广东省将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见表2)。1985年,广东文盲率下降到2.5%。1990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9.29%。由广东省教育主要指标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高中毛入学率由38.70%上升至96.48%,普通中学在校生、中等学校在校生、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持续上升。这与我国居民劳动力文化水平总体变动相一致,由中国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可以看出(见表3),1985—2007年,我国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占比大量减少。由1985年的27.9%降至2009年的6.3%,小学、初中文化的劳动力占据绝大多数。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中未受过教育人数占比越来越低,大多数受过小学、初中教育。与全国相比,广东省教育发展尤其迅速,至1996年,广东小学入学率达99.7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6.81%,初中升学率达到96.1%,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12%。2000年后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至2017年达96.48%。广东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广义务教育的成果,也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农民在劳动力市场寻求就业机会,需要基本的辨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初级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掌握这些基本能力,当劳动力寻找就业机会时,能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找到就业岗位获得收入[5]。广东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也促进农民增收。
  2.2  通过职业培训开发人力资本
   通过职业培训开发人力资本,主要针对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由第一产业分离出来,流向二、三产业的农民工。1995—2012年,广东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由1995年的40.0∶27.9∶32.1转变为23.8∶42.1∶34.2。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大量从第一产业稳固转移出来的省内外劳动力流向二、三产业。这些农民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出来,缺乏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工作技能,通过职业培训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能够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劳动力市场,更好地发挥劳动能力,从而提高收入。另外一个群体就是传统农民,通过职业培训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改造,让传统农民掌握农业相应的技能,将他们改造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通过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街道(乡、镇)、科普示范区(村),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吸纳协会会员的方式,推动科技下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广东省农村科普统计(表4),2012—2016年,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不断增长,2012—2016年,从118 460人增长到134 654人,农村科普示基地、科普示范街道(乡镇)、科普示范社区(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在2012—2016年,从742个增长到1 065个,科普示范社区(村)从992个增长到1 362个。可见近些年广东省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大增加,大力兴办科普示范基地,由科普示范基地辐射至村镇,最后到个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个人会员增长16 194人。    通过开展智力扶贫工程、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对农村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智力扶贫工程从2002—2007年,广东省财政共安排2.1亿元用于每年资助5 000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2~3年的技校教育。2008年5月,广东省政府决定从当年秋季起,全省户籍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 500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就读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可享受免收学杂费和资助生活费的政策。2010年开始,广东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招收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全面实施免学费政策。至2012年,广东省技校增加到243所,招生数30.13万人,在校学生数88.52万人,毕业生数14.12万人。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对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 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给予一次性全额职业培训补贴、就近就地和转移输出就业服务补贴、培训期间的食宿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本省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转产渔民、归侨人员的子女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就业服务补贴。自工程实施起至2007年底,全省共组织135.5万农村青年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57.5万人。
   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升农民的劳动技能,掌握培训职业从理论到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农民应用新的技术、设备、工艺改善传统农业,也可以帮助农民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灵活选择就业方式,凭借掌握的技能,在非农产业中获得收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广东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两提高一优化”成效有: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6]。广东省对农民的技术普及、职业培训大大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本。
  3  通过医疗卫生开发人力资本
   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中的健康存量,决定着个人能够花费在所有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上的全部时间。每个人都有一笔初始健康存量,这种与生俱来的存量随着年龄的渐长而折旧,但也可以通过健康投资而增加。
   乡(镇)卫生院是辐射周边村落的有一定规模的医疗单位,由广东省乡镇卫生院统计可以看出,2014—2017年,乡镇卫生院数量保持稳定,卫生人员数量保持增长趋势,由2014年的79 294人增加至2017年的90 942人,床位数也在增张,由52 042张床位增加至58 822张床位(见表5)。这些年乡(镇)卫生院数量保持稳定,说明对农村的医疗覆盖基本完善,卫生人员数量和床位数量始终在稳定增长,说明政府对改善农村医疗不断的投入资源,保证每个病人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
   村卫生室是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简易医疗服务最便利的医疗机构,由广东省村卫生室及卫生员统计可以看出,近些年设置卫生室的村占行政村的比例一直为100%,这保证了农民能够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与乡镇卫生院及卫生人员数目不同的是,从2013—2017年,广东省村卫生室数量和乡村医生、卫生员数量快速减少,村衛生室数量由28 767个减少至26 45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由33 280人减少至24 051人,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的数目由1.33降至0.90(见表6)。
   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医疗服务可以全部覆盖农村居民,乡镇医疗力量在逐渐加强,但是基层卫生人员在大幅减少,每千名配备不到1名村卫生室人员。缺少基层卫生人员可能会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缺失、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缺乏人手整治的问题,导致蚊虫滋生,传染病流行,影响农村居民劳动时间,降低劳动能力,从而制约了收入增长[7-8]。
   农村医疗卫生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是长期和隐形的,农村居民缺乏医疗卫生服务在短期也许不会对收入造成太大影响,但从长期看,其对收入有着显著负面的影响[9]。通过投资农村医疗卫生,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农村居民健康存量,保障农村居民的劳动能力,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丁冬.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J].农业考古,2010(3):118-120.
  [2]龙翠红.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1):50-56.
  [3]李志俊,郭剑雄.人力资本条件下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与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8-52.
  [4]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6):17-24.
  [5]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1):54-60.
  [6]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1):16-18.
  [7]叶茂林,郑晓齐,王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89-92.
  [8]张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8):65-71.
  [9]钱雪亚,张小蒂.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收益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00(3):25-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0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