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6个高校的1440名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效果存在或高或低的不满意。课余时间不够、场地器材不足、天气不适宜锻炼、对体育活动没兴趣、没有人陪伴、其他活动花费时间太多等因素都对上海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造成了影响。目前上海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场地面积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度。而课外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不足也从一定程度制约了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及满意度。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104-04
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是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满意程度,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的调查和测评研究可以了解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可度,把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和爱好程度,有利于高校和相关管理机构在师资力量安排和相关仪器设施购置等方面进行科学判断和合理决策,为真正激发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奠定理论和实践依据[1]。我国有关课外体育锻炼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其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方面进行的研究很少,且大都集中在对现状的调查分析之上,没有系统地对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不能从宏观角度对课外体育锻炼开展情况进行有效诊断、测评与指导。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在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满意度情况、相关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为高校从宏观角度对课外体育锻炼开展情况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在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参与度及参与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檢索1980年以来有关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测评等方面的期刊文章,并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获取课题研究的思路。
1.2 社会实践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深入到上海市高校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有关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进行提供基础和启发。
1.3 问卷调查法
1.3.1 问卷的编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对上海市部分高校的领导、教师、本科生进行访谈,获取了调查问题域,并制定开放式调查问卷表。在上海市部分高校随机抽取在读大学生100名,进行小样本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根据访谈内容,确定了“上海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最终稿。
1.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s Alpha)一致性系数分别检验每一分问卷的信度指数。各分问卷的α系数及问卷总信度系数皆在0.85以上,表明所制订问卷的信度水平较好。信度分析在SPSS软件内的“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模块内完成[2-4]。
对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向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请教、咨询,并请8名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调查问卷的初稿进行了2次问卷效度评价,在根据评价意见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调整,因此具有较高的效度[5]。
1.3.3 问卷的调查
为了使问卷调查更具有代表性,首先将上海市高校按照办学性质、专业特点和校区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根据每类高校校区的数目对高校校区进行分层抽样,确定上海市6个高校的7个校区作为调查校区。
为了使问卷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对所选择的调查学校,根据学校总人数确定问卷发放的总数量,根据所调查校区内男、女生的比例确定男、女生问卷发放的比例。根据体育教学班级学生院系、体育课项目分布等情况确定问卷发放比例。对调查校区体育教学课随机发放问卷共1600份,最终回收问卷1506份。
将预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检查、筛选,删除数据不全或不诚实填答的问卷。并根据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440份。
1.3.4 整理问卷与编号
将预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检查、筛选,删除数据不全或不诚实填答的问卷,将经过筛选的问卷加以编号,以便将来核对数据。给予各变量、各项目一个不同的代码,并依问卷内容,有顺序地输入计算机。
1.3.5 数据的统计分析
不同调查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进行,不同组别受试者相关调查结果的差异性采用两相关样本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在SPSS 13.0软件环境下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从图1被调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情况看,选择课余时间不够、场地器材不足、天气不适宜锻炼、对体育活动没兴趣、没有人陪伴、其他活动花费时间太多影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及确实资金的学生数分别为651人、597人、456人、237人、474人、249人和78人,占调查总体学生数字的45.21%、41.46%、31.67%、16.46%、32.92%、17.29%和5.42%。 从图2被调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充裕度看,选择“有足够时间”的学生人数为72人,占被调查总体学生数的5%,选择“有较充足时间”的学生人数为348人,占被调查总体学生数的24.17%,选择“有一部分时间”的学生人数为750人,占被调查总体学生数的52.08%。选择“时间很少”和“几乎没有时间”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07人和45人,占被调查总体学生数的14.38%和3.13%。从调查結果看,大部分学生都有部分闲暇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从图3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的原因可以看出,学习任务繁重和上网等娱乐时间过长2个原因是导致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分别有945名和585名被调查学生选择了这2个因素,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65.63%和40.63%。而选择“社交活动多”和“恋人相处时间长”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13人和45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14.79%和3.13%。
2.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从图4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的因素看,选择“锻炼不够”的学生人数最多,为984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8.33%,选择“缺乏专业指导”和“个人体质”的人数次之,分别为483人和50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3.54%和34.79%。选择“饮食和营养问题”的学生人数为21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00%。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将课外体育锻炼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归结为课外体育锻炼不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较低的现状。
从图5被调查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满意度情况看,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3人和480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9%和33.33%。而选择“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54人、207人和66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5.42%、14.38%和4.58%。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在校学术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存在不满意。
从图6被调查学生周围人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看,选择“很多”和“比较多”的人数分别为39人和375人,占被调查总体学生人数的3%和26%。选择“有一些”“很少”和“几乎没有”的学生人数分别为738人、252人和27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1%、18%和2%。由于周围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会营造一定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和环境,而前期研究表明,运动氛围在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坚持性方面具有中介调节的作用[3],良好的运动氛围会有效促进课外体育参与积极性及坚持性。因此本研究研究表明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周围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很少,这无疑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被调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度。
从图7被调查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识了解程度自评情况,选择“了解一些”“了解很少”和“几乎不了解”的人数分别为834人、507人和39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体人数的58%、35%和3%。
从图8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的专业知识具备程度自评情况看,选择“足够”和“基本够”的学生人数分别为78人和77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和54%,而选择“不够”和“几乎没有”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25人和66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6%和5%。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尚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专业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影响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
2.3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总体满意度评价
从表1被调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总体满意度评价情况看,选择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3人和480人,占被调查总学生人数的2.29%和33.33%。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18人、207人和66人,占被调查总学生人数的45.42%、14.38%和4.58%。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效果存在或高或低的不满意。
从图9被调查学生对学校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的改善意见看,选择改善体育设施的学生人数最多,为909人,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63.13%,表明目前同济大学体育场地设施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已严重阻碍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参与性和锻炼效果。此外,选择增加场地的学生任务为591人,占被调查总体学生人数的41.04%,表明目前上海市高校体育场地面积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足。而选择“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或开设相关指导课程”和“增加组织活动次数”的人数分别为471人和450人,占被调查总体学生人数的32.71%和31.25%。
3 结语
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效果存在或高或低的不满意。课余时间不够、场地器材不足、天气不适宜锻炼、对体育活动没兴趣、没有人陪伴、其他活动花费时间太多等因素都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造成了影响。目前上海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场地面积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度。而课外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不足也从一定程度制约了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骆伟.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3):95-97.
[2] 李靖,王莹,谢百治.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227-230.
[3] 刘微娜,周成林,孙君.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运动氛围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11,31 (10):41-47.
[4] 朴勇慧.赛事赞助对企业品牌形象影响的实证研究—竞争赞助行为的调节作用[J].体育科学,2011,31(10):21-34.
[5] 李靖,王莹,谢百治.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227-230.
[6] 潘玉梅.大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1):109-111.
[7] 叶条凤,缪本海.关于改进与加强我国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研究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8):21-27.
[8] 叶新钢,张雪飞,寇勇.青岛市中学生阳光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09,31(3):67-68.
[9] 陈晓英.群众体育满意度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36-39.
[10]陈旸,马葛生.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社区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53-58.
[11]Cox AE, Smith AL, Williams L.Chan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Motiv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during Middle School[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8,43(5):506-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2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