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筛选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加快推进上海市新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系),为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秀水134为对照,通过生育期、株高、有效穗、产量以及田间抗病性等综合性状的考察,对9个上海地区育成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的田间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在上海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的品种有:申优415、申优26、秋优23、沪粳137、光明粳3号、青角38和金农香粳1267。
关键词: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筛选;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042-03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的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30%以上[1]。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hm2,总产量超过2亿t[2],虽然早已满足了人们的“米袋子”需求,但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们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加快推进上海市育成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为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3],笔者于2017年开展了上海市地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的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更适宜上海市进一步扩大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系)共10个,除对照秀水134以外,其余参试品种(系)均是上海上海市育成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其中,常规粳稻6个,分别为:沪粳137(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沪旱61(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青角38(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光明粳3号(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沪稻14-97(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金农香粳1267(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杂交组合3个,分别为:申优2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申优41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秋优23(闵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照品种:秀水134(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内,地处E121°22′,N30°53′,海拔高3.2m,土壤质地为青黄土系列沟干泥,土壤肥力中低等。试验田规则平整、排灌便利,秧田为冬季休闲田,本田前茬为大麦,秸秆全量还田[3]。
1.3 试验设计 试验为大区设计,不设重复,1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品种(系)种植面积1666.8m2,田间随机排列,不同品种(系)间筑小田埂隔开。所有参试品种(系)于5月16日播种,6月8日移栽,插秧规格为:杂交组合株行距14cm×30cm;常规水稻12cm×30cm。试验采用小苗机插秧栽培方式。
1.4 田间管理
1.4.1 肥水管理 于水稻移栽后6d(即6月14日)施返青肥,用量为尿素150kg/hm2(N46.4%);6月27日追肥,施复合肥450kg/hm2(N-P2O5–K2O=24:8:10);8月9日追肥,施尿素75kg/hm2。本田总用肥量:(N-P2O5-K2O)=334.5-66-82.5kg/hm2。水稻移栽后浅水勤灌,至返青活棵。分蘖期根据田间水稻生长情况,当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开始搁田[4],本试验于7月10—12日轻搁田;7月22—30日重搁田,至田面变硬,须根稍露为止。抽穗至灌浆期采用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收割前7~10d停止灌水。
1.4.2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生长期内根据田间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全生育期内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如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进行了防治,总计用药5次。具体防治对象及用药种类见表1。试验期间化学除草2次,人工除草3次。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水稻移栽后5d开始田间定点考查苗情,以后每7d调查1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苗、动态苗、最高苗,同时观察和记载返青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待水稻成熟后收割前,进行田间取样拷種,每个品种(系)选取有代表性植株5穴带回室内拷种,主要考查项目有:有效穗、株高、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等。水稻收割后再分别测量稻谷实际产量及水份含量,最终折算成标准水份(14.5%)产量。
1.6 统计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均在Excel2007和SPSS17.0软件中进行整理、分析,不同处理间均值比较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9个参试品种(系)全生育期在144~167d(见表2),除了申优26和申优415全生育期较长,为167d,与对照相同,其余品种(系)均短于对照。其中,沪稻14-97生育期表现最短,全生育期144d,比对照短23d;其次是金农香粳1267和光明粳3号,两者全生育期均为159d,比对照短8d;再次是沪粳137,全生育期161d,比对照短6d;其余几个稍晚成熟的品种全生育期在164~165d,比对照短2~3d。从播齐历期来看,除了青角38(118d)高于对照品种以外,其他品种(系)均短于对照。其中,最短的是沪稻14-97,从播种至齐穗历时97d;其次是金农香粳1267和光明粳3号,播齐历期105d;再者是秋优23和沪粳137,播齐历期110d。其余品种(系)播齐历期在111~118d。
2.2 分蘖消长动态 不同水稻品种(系)从6月16日至8月25日止,其分蘖消长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快后慢,达到高峰苗后慢慢趋于平稳。其中,2个杂交组合申优415和申优26前期分蘖数量增长最快,到7月中旬便达到了最高峰,比其他常规稻提前7d左右;而其余的参试品种(系)多在7月21日前后达到最高苗。8月初随着烤田措施的实施,田间苗数开始减少,至8月底总苗数稳定在303.0万~394.5万/hm2。
2.3 产量 不同品种(系)的产量见表3。由表3可知,3个杂交组合实收产量较高,平均产量在9382.5~10204.5kg/hm2。以申优415产量最高,平均为10204.5kg/hm2,比对照增产22.3%,增产显著;其次是秋优23,平均产量10098.0kg/hm2,比对照增产21.0%,增产显著;位列第3位的是申优26,平均产量9382.5kg/hm2,比对照增产12.4%。其余6个常规稻实收产量在7381.5~9261.0kg/hm2,除沪旱61和沪稻14-97的产量低于对照以外,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以沪粳137产量最高,平均产量9261.0kg/hm2,位列第4位,比对照增产11.0%;其次是光明粳3号,平均产量8718.0kg/hm2,位列第5位。 2.4 主要经济性状
2.4.1 株高 由表3可知,株高较高的是3个杂交组合,在112.8~113.6cm,高于对照;而其他常规品种的株高在85.6~94.6cm,都低于对照。常规品种中株高较高的是沪旱61,株高94.6cm,与对照相当;其次是光明粳3号,株高93.8cm;再次是沪粳137,为93.4cm;最矮的是沪稻14-97,仅有85.6cm,产量也最低。
2.4.2 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 由表3可知,所有参试品种(系)的有效穗在291.0万~352.5万/hm2。其中,高于对照的有沪稻14-97、光明粳3号和沪粳137,分别为336.0万/hm2、345.0万/hm2和352.5万/hm2。各品种(系)每穗总粒数在102.0~206.2粒/穗,其中,3个杂交组合总粒数表现较高,在178.7~206.2粒/穗,均高于对照品种(150.6粒/穗),而其余参试品种的总粒数都低于对照。从结实率来看,各参试品种的结实率在82.0%~90.1%,均高于对照;其中,结实率高于85%的有6个品种,分别是:申优415、申优26、青角38、光明粳3号、金农香粳1267和沪稻14-97(表3)。
2.4.3 千粒重 所有参试品种(系)的千粒重在26.0~28.0g,平均27.1g,均高于对照品种。较重的有:申优415、申优26、秋优23、沪粳137和金农香粳1267,千粒重27.5~28.0g;较轻的是沪旱61,千粒重26.0g;其余品种在26.5~27.0g(表3)。
2.5 抗逆性 由表4可知,所有参试品种(系)田间抗倒性均表现良好,无倒伏情况;未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纹枯病大多数品种都表现轻微,其中金农香粳1267、青角38和沪粳137等3个品种表现较轻;稻曲病只有秋优23和青角38这2个品种有极少量发生,其余均未发病。
3 结论
(1)申优415、申优26和秋优23等3个杂交组合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株型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田间病害轻,产量较高,综合抗性较好,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但种植过程中,应控制好栽插密度以及后期施肥量,防止氮肥过量引起贪青晚熟,造成倒伏。
(2)沪粳137、光明粳3号、青角38和金农香粳1267等4个常规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株高和生育期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抗病性较好,产量均高于对照,适宜在上海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参考文献
[1]何超,青先国.湖南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現状及发展趋势[J].杂交水稻,2012,27(1):7-10.
[2]刘艳,孙文涛,隽英华.控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4):53-55.
[3]陈海霞,李帮学,张维德,等.2015年上海市水稻新品种(系)集中展示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33-35.
[4]李长亚,金鑫,杨力,等.盐城市机插水稻品种示范与筛选[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3):58-61.
[5]徐建军,陆铭昌,金菊花,等.14个水稻新品种在上海市松江区的种植表现[J].中国稻米,2014,20(5):87-89.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6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