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马铃薯不同保水剂筛选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研究采用不同保水剂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式,以秸秆不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为对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保水剂1的处理表现最好,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7.2个、0.73kg、64.4%,较秸秆不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CK)处理分别增加1.6个、0.17kg、21.5%;对土壤0~60cm耕层含水量与其它有明显差异;产量是41565kg/hm2,比处理1增产9653kg,增产率为30.2%。因此,应继续开展相关试验研究。
关键词:马铃薯;保水剂;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15003
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口感好,是当地的第一大产业,但马铃薯大多种植在没有灌溉水的旱地中,是典型的雨养农业[1]。研究对天然降雨的高效利用,始终是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近几年来,保水剂在旱作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进一步验证不同保水剂产品在安定区的应用,以及在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2种耕作模式下的使用效果,评价其应用效果,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保水剂,为旱作区保水剂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该试验设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一农户的旱川地中,土壤类型为黑麻垆土,试验地海拔1750m,年平均降雨量340mm,年平均气温6.3℃,≥10℃有效积温2239.1℃,耕层土壤(0~20cm)含有机质9.47g/kg,速效氮126 mg/kg,速效磷12.5 mg/kg,速效钾148mg/kg,试验地前茬为马铃薯,肥力中等,地力均匀,结合深耕整地每667m2施六国化工马铃薯复合肥(10-15-20)50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由定西百泉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黑色聚乙烯地膜,厚度0.012mm,由甘肃宏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保水剂1和保水剂2由甘肃海瑞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玉米秸秆由当地农户提供。
1.3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72m2(6m×12m), 各处理分别是:处理1:秸秆不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CK)。处理2: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处理3: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保水剂1。处理4:秸秆还田+半膜覆盖+保水剂1。处理5: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保水剂2。处理6:秸秆还田+半膜覆盖+保水剂2。
各处理覆膜时间2018年5月9日,播种时间为5月14日,种植密度57000株/hm2,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
秸秆还田量为6000kg /hm2(干重)。秸秆用铡刀或机械粉碎为 5cm左右,充分混合均匀,从中取样以估计还田秸秆的准确(干物质)用量。然后按照设计的重量均匀铺设在地面,撒施尿素后深耕翻埋。秸秆翻埋后整理小区的边界,然后起垄覆盖(秋覆膜)。
各处理翻耕前均按照150kg /hm2的用量撒施尿素。
保水剂1和保水剂2的施用量按照说明书使用。
1.4 数据处理
1.4.1 土壤含水量用烘干法测定
1.4.2 株高
每小区随机抽取30株测量株高,取平均值。
1.4.3 生长状况
各个处理随即抽取30株样本观察块茎分布状况、块茎数目。
1.4.4 产量与大薯率
收获时称量各小区产量,折合成每公顷产量。并按大小分级,50g以下为中小薯,50g以上为大薯,大薯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大薯率[2]。
1.4.5 测定0~20cm、20~40cm、40~60cm的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
1.4.6 数据用Excel 2003和统计分析软件(SAS)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马铃薯物候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对马铃薯物候期的影响基本无差别有差别,各处理生育期一致,都是130d。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在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等性状表现上有差异。以处理3为最好,与处理1相比,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6个、0.17kg、21.5%;处理4位列第2,与处理1相比,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5个、0.15kg、20.5%;处理6位列第3;与处理1相比,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增加0.7个、0.12kg、10.00%;处理2最差,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6.2个、0.63kg、49.2%。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0~60cm耕层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采用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对土壤0~60cm耕层含水量有明显差异。在出苗期,以处理3为最高,平均是11.5%,比处理1高1%,其次是处理4,平均是11.3%,比处理1高0.8%,最差是处理6,平均是10.8%,比处理1高0.3%;在开花初期,以处理3为最高,平均是12.3%,比处理1高0.8%,其次是处理2,平均是11.9%,比处理1高0.4%,最差是处理6,平均是11.5%,比处理1高0.0%;在淀粉积累期,以处理3为最高,平均是12.4%,比处理1高0.8%,其次是处理4,平均是12.2%,比处理1高0.6%,最差是处理2,平均是11.7%,比处理1高0.1%;在收获期,以处理3为最高,平均是12.2%,比处理1高1.1%,其次是处理6,平均是11.7%,比处理1高0.6%,最差是处理5,平均是11.3%,比处理1高0.2%。由于今年降雨量偏多,各处理的保墒差异不明显。
2.4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各处理的产量以处理3产量为最高,是41565kg/hm2,比处理1增产9653kg,增产率为30.2%;处理4的产量次之,是40519kg/hm2,比处理1增产27.0%;处理2的产量最低,是35847kg/hm2,比处理1增产12.3%。经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知,F=11.3>F0.01=5.64,说明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处理3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
3 讨论
安定区马铃薯年种植面积6.7万hm2左右,干旱缺水是安定区农业生产的首要制约因素[3],如何保持和高效利用有限降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4]。保水剂应用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种化学抗旱节水增产技术[5]。該研究采用不同保水剂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相结合,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保水剂1的处理表现最好,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是7.2个、0.73kg、64.4%,较秸秆不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CK)处理分别增加1.6个、0.17kg、21.5%;对土壤0~60cm耕层含水量与其它有明显差异;产量是41565kg/hm2,比处理1增产9653kg,增产率为30.2%。因此,应继续加强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卢强.安定区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J]. 甘肃农业, 2011(3): 27-28.
[2] 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 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 [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3] 陈耀录, 李继明. 定西市安定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及建议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4): 321-327.
[4] 冉平. 干旱半干旱区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J]. 中国马铃薯, 2016, 30(1): 18-19.
[5] 刘殿红.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