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因班制宜的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任杰

  摘 要:导学案教学实施以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地理学科的高中教学,地理教师借用“因地制宜”的地理学理论,赋予导学案:“因班制宜”的改革模式对于分层教学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因班制宜;高中;地理;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B-0126-02
  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潜能发展,是让人能够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储备知识,提高能力就成为了教育的目标。教学班的自然分类,不是因为教育的歧视,而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去实施教育。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树立信心。鉴于此,面对导学案模式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借用地理环境发展“因地制宜”的理念,采用“因班制宜”的教学方案,以达到地理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凸显了“因班制宜”对地理分层教学的显著成果。从导学案的编写到课堂问题的展示,从课堂问题评价到课后导练的布置,都应禀持“因班制宜”的理论去构建。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好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负责,业是对教育的尊重。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就“因班制宜”的导学案教学法想和大家一起来探究。
  一、 关于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
  一定要从一线教师中抽取骨干在精研考纲的基础上探究考点,构建知识框架结构,精编导学案。更为重要的是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比如作为二类校,我们对特有的A、B类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杜绝一本导学案全年级使用的现象产生。当然如果编写时间紧张,导学案编写中的问题设置本来就有梯度,那么就要根据班级特点有所舍取地运用。所以要进行有层次的分班教学导学案的编写,这是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
  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牢牢把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多编写生活中的地理,所以要提高孩子做导学案的兴趣就要在此多做文章。就目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来看,高考题也更多的在生产生活地理上切入:比如农业和工业的区位选择,在近几年的地理高考中反复出现。因此在编写时一定要精做研读近5年的高考题,要从关键的热点词、关键的考点、关键的信息去编写“因班制宜”的导学案,去适应高考。
  (二)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理应分班对待。A类班学生的导学案无论是难度设定还是知识面的覆盖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要在导学案使用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A类班学生的导学案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让学生有质的飞跃。B类班学生的导学案使用主要任务在于理清教材的知识点与考纲的衔接上。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始终把握好尺度。一旦导学案的编写出现了难度大的问题设置,容易给B类班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面影响。这时候教师就要舍弃不做或将其作为教师课堂拓展的部分。力求不要让过难的导学案问题打击B类班学生的信心。通过做导学案的方式也是树立B类班孩子信心的途径之一,为B类班编写导学案应尤为谨慎。B类班导学案的使用,也尤其需要老师们谨慎选择。
  二、 关于课堂展示:
  (一)课堂展示的教学目标
  课堂展示的教学目标都是授之以渔,但“授”的方式与过程则要分班对待。在课堂展示的部分,我们想让学生领悟的内容,A类班的学生在基础的共性的问题上可能在研读教材后就可以自主完成导学案。而对于相对拔高的导学案就需要教师在引领指导下鼓励学生展示,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展示后要及时归类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并留下同类的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B类班学生底子差,可以让孩子认真细读教材后让孩子做基础的展示。给孩子以表达的机会和整合语言的平台。切记就算是基础展示,学生也有可能遭遇瓶颈,此时不要盲目地让学生不停展示,而是要及时把控课堂节奏,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教师要主动展示。再将此类问题的归纳总结交还给学生,长此以往也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延展能力,学生的学习技能也同样可以得到训练。不求通过导学案取得怎样的辉煌,但求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
  (二)课堂展示的培养目的
  A类班孩子的课堂展示,老师要给足够的时间,在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侧重于培养孩子缜密的思维。B类班孩子则要培养模仿能力和勇于表达的能力,重要的是重新塑造孩子们的自信心。无论是哪个班的学生,教师让学生展示就是为了孩子更深入的学习。因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暴露出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自己会自省,有时候会有其他同学指正,有时候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反省。讲上一遍很容易让孩子加深记忆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关于课堂问题的评价
  在课堂问题的评价上,教师对A类班学生的评价切记泛泛模糊,而是一定要客观、公正、严谨,要就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评价。就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使用了地理术语进行评价,要在评价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答题规范。而B类班学生的评价则一定要以鼓励教育为主。鼓励时要讲究策略,杜绝表扬的空洞和无意义。要对每一道题的基础点的回落做出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养成。
  四、关于课后导练的布置
  1.A类班的导练布置要紧跟考点,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在基础上进行拔高和巩固。要逐步逐级的渗透高考题,养成高考答题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在导练的检查上要加大力度,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进行导练后的反思以达到提升的目的。并且要適时地让孩子们画出解题的思维导图,培养严谨的答题规范。
  2.B类班则需要老师反复巩固基础,培养模仿后提高的能力。B类班教师要在导练单上精挑细选,有层次有梯度一步步地进行基础训练。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们有个适应考点的过程。要加大基础题的训练,明白找出规律多加训练才能达到触类旁通的道理。
  导练作为导学单的一部分,是对前面导学问题的一个巩固提高,更是对教材知识的检测。导练位于导学案的最后,它也检验整个导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师设置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导学案的“因班制宜”,其实归根结底是来自于教育法则的因材施教。只是在具体实施上进行了归类的分班教学。教育是平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有所差异。人有九种技能,学生在学习上所体现的侧重能力让我们不能不重视分班教学,既然选择了分班教学就要想到教育的分层设置、难易设置。地理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打造学习成绩这么简单,它还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也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一种手段。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开展是适应新课改模式下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而“因班制宜”的导学案模式教育会更加深入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即给学生以适宜的教育,而不是为了考试不讲差异的“全盘端”。
  导学案的“因班制宜”是教学实践的结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凸显了分班教学的意义。不同类别班级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获得了认同感和成就感,为学生的自我认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处。A类班在地理思维的严谨,在地理原理的运用,在地理观念的延展上十分显著。B类班在地理基础知识、基础习题的处理上,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在学识自信上都大有改观。导学案的“因班制宜”理应为学生的全员发展贡献力量,为学生地理素养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既要在高考考纲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教学,又能够兼顾学生个性的需求和发展。笔者认为导学案的“因班制宜”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是值得在教改路上推广和继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吴育红,贾凤梅.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5).
  [2]季洪旭 .学案导学:课堂变革的细节[J]. 新课程(综合版),2007,(9).
  [3]陈世勇.抓住要素,让智慧闪光—对学案导学的思考[J]. 新课程(上),2011,(2).
  [4]高秀文 .学案导学法运用之策略[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