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模式下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走班制生物教学,作为近几年新生的教学模式,本文在本校具体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究归纳了三条行之有效的生物教学策略。
关键词:走班制;生物;有效性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泰州市高中“行政班+走班”模式的先行学校之一,已经有三年时间,为应对新高考模式下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生物学科的走班制教学将是现在乃至将来一段时间的趋势。与传统固定行政班级、固定学生和固定教室下的生物教学相比较,走班制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能否高于传统模式,需要从多方面加以优化,细化整个过程,才可能取得成功。笔者结合本学校生物教学实践,从以下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一、实施以班级为单位的分层教学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机制下,由于班级是固定的,学生在进行分班时,往往是根据高考方案的需要进行分班,即一般是根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些学科的综合得分来进行分班的,很难兼顾到每一门学科,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分班后出现了各个学科在同一班级内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生物教师实际在进行教学时,就某个班级而言,分层教学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是很难操作的。而实施以班级为单位的分层教学,打破了这种机制的束缚,无论是哪个班级,同一班级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一般类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发展潜能进行备课,这样每位学生学习起来才能轻松自如,也就真正符合了生物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学理念。由于各个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一样,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能简单地向同组教师拿来主义,一定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备课。在作业地布置上,也不能直接是备课组统一的教学案,而是要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布置,在生物课时相对较少,课后基本不占学生任何时间的情况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小组相互学习的联动机制[1]
由于生物走班制教学这种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流动性大,分散广,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学生作业的收取,学生答疑的针对性等,管理学生的难度非常大,生物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仅仅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心”的归属,建立小组相互学习的联动机制是非常好的办法之一。这种小组相互学习不同于平时我们讲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且每天都是在流动的,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所在行政班级,性别,目前生物成绩水平,发展潜能,理解能力,责任心等,将学生之间相互串联起来,一环扣一环,形成男女各一条类似环状肽链结构的纽带,每几个学生之间选出一个小组长。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每位学生在这个纽带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与直接相连的上游或下游学生经常交流学习上的问题,督促作业的收取与上课的学习态度等,学生也可以自己与间接相连的其它同学沟通,形成一種交叉式的合作学习关系,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教师在这个结构里主要负责引导,抓住小组长,就能带动结构里其他学生的学习,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将走班制的学生拧成一股绳,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成绩好的走班制班级的学生往往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这一方面与本班级生物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与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教会学生这种能力就是学生在高中学业上取得成功的法宝。高一学生由于刚从初中毕业过来,在初中课时相对较多,而高中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方式,更新学习理念,不能过多的依赖教师。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上要多下功夫,特别是成绩在班级里相对滞后的学生,可以让成绩暂时领先的学生介绍自主学习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可以激励自己,另一方面可以鞭策后进生;可以与潜力股学生单独交流,分析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学生自然也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可以在班级醒目位置张贴某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某一节的教学案或课本的痕迹,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多参与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业余生活中去,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慢慢渗透自主学习的意识。
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要求,我们生物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不断去探索它的教学规律,在教学策略上多想应对措施,才能提高其有效性,才能在学生、学校与社会上行走得畅快。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做教学事业的有心人,做生物走班制的解铃人,生物走班制教学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与光芒!
参考文献:
[1]朱吉平,黄燕.“走班制”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管理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3):240-2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