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分层教学实践中数学学科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满洲里市第五中学现有学生2300人,生源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个,本地学生较少,家庭教育的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较大,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校自2017年9月起实施走班分层教学实践。“走班分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教育。
一、“走班分层教学”的调研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校针对“走班分层教学”,进行了国内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大量的文献材料中提取精华,为我校2017年9月的初步实施做好前期准备。2007年开始,北京十一校的选课走班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将课程体系“分层、分类”设置,掀起了国内走班分层教学的浪潮,成为了时下走班分层的领军学校。我校先后派出学科主任、骨干教师进行多次到十一学校考察。
“走班分层教学”的灵魂在于“分层”,而如何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落实分层教学的任务,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则是“走班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现以八年级上册《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例,尝试探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分层教学任务。
二、初中数学走班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习目标分层设置
在走班教学过程中,我校八年级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A层、B层、B-层,依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符合该层次的学习目标,这是“走班分层教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各层次学习目标科学合理,才能够对各层次学生起到激励和提高能动性的作用。
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数学学科知识储备,因此常常是自信心不足。所以在设定目标时应该暂时适当地降低要求,先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慢慢的加强学习兴趣。因此B-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依照《课程标准》,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对于B-层次的学生的目标也要不断的调整,暂时的低要求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随着他们知识的积累,其学习目标也应该随之修正和提高。
B层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扎实,所以学习目标要比B-层次学生高一些,需要在掌握数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可以在分析能力、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A层次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很快地掌握教学要求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教师需要考虑拓展“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他们对于数学学科学习规律的总结,拓展他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尤其需要注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课堂教学策略的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能力需求和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施才能促进学生最大化的得到发展。
A层:任务驱动式策略,即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成一个个任务令学生去“悟”,采用独学+对学+组学+群学等多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点拨、释疑,原则上每堂课只针对难点进行点拨精讲,对易错点精析释疑,教师讲解时间限制在8~15分钟,连续讲解不超过十分钟。充分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设计上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层:引领式教学策略,即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尽量分解成小问题,搭建小台阶引领学生去“学”,设计上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层:低要求灌输式教学策略,即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降低到最低标准,学习基础知识时“多灌少引”以避免引起学生的因厌学情绪,基础训练时“先灌后引”,即便是基础问題也要细化变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获得成就感。
3.分层命题
为了达到“教——学——评”一致性,分层团队教师尝试单元测试A、B、B-层分层命题,阶段性测试B-单独命题,这样的做法能够较为有效的评估各层学生的阶段性所学,针对性更强,同样的分数在各个层次代表了各自的能力水平及对该层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要想落实数学学科的分层教学任务只有从学习目标设置、课堂教学策略实施、单元命题分层设计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依据各层次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与评价,才能体现走班教学的优势,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各自的数学知识。“走班分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举措,这需要我们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及时总结,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8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