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教育理念指导下数学教育教学思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以分层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当前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接着论述了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成长。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数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51-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分层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受到广大数学老师关注。分层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符合当前新课标要求,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
  一、数学教学现状
  在当前数学教育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缺陷,学生们在读写听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整体效率,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听课方法非常差,无法抓到课堂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丢三落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不集中。
  第二,阅读能力非常差。许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方法来记忆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应变,这也会极大制约学生自学能力。
  第三,记忆方法非常单调,大多采用机械记忆方式。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公式概念记忆,往往只是满足于得到最后结论,他们并不会去理解记忆过程,也不会理解这一结论真正含义,无法弄清整个结论来龙去脉。
  第四,表达能力非常弱,表达不清晰。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学生作图并不准确,没有数学应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二、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为了可以更好教育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育方法在数学中运用。
  第一,我们首先可以将学生分层,使所有学生都可以有所发展。一般而言,在进行学生分层时,我们可以分成三个不同层次,他们分别是好层次,中等层次和基础层次。好层次学生是品学兼优学生,他们对于数学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喜欢钻研数学问题,对自身要求也非常严格。中等层次学生学习态度良好,但是学习能力不够,对于数学不是非常感兴趣,可以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注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能力提升题目,争取让他们更好的对数学进行学习。基础层次主要是对能力较差,对于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存在一定难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很多问题,这使他们对于数学学习根本没有任何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多表扬他们,让他们渐渐养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渐渐提升学习能力。
  第二,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完成学生分层之后,我们需要利用学生分层来更好做好教学分层。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面对面交流。在师生之间双向交流过程,课堂教学分层可以有效保证所有学生够获得收获。一般而言,课堂分层又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目标分层,另一部分是教学内容分层。在对教学目标分层时,我们可以以学生分层作为依据,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目标,目标设置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如果不对教学目标分层,让所有学生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不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现象。除了教学目标分层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让不同层次学生掌握不同数学知识。对于好层次学生可以让他们掌握顶尖数学知识,对于基础层次学生可以让他们夯实基础数学知识。
  第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使学生可以更好复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课后作业是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分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时,我们可以分成三个不同层次。例如对于基础层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基础试题。在完成基础试题前提之下让他们尽可能做中等试题。对于中等层次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完成中等试题,同时给他们进行思想点拨,让他们去探索难题目的解题方法。对于好成绩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題目,让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他们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让他们全部都能够成长。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可以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极大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74.
  [2]蔡忠强.基于分层教学模式谈初中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43.
  [3]廖德玮.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