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阅读课目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瑞青
摘 要:阅读课的目标教学借鉴了美国著名学者布卢姆等人的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策略及教学评价理论,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导向,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通过优化高效的教学活动,实现所有课时目标,最终完成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实现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为此,小学语文阅读课目标教学课堂模式,可以由传统的“五段式”,演变成“展示目标,准确、具体、适度——围绕目标,自达、导达、助达——检测目标,反馈、矫正、补救”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展示;围绕;检测;操作;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2-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7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想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使之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须使学生达到一种“非读不可,非淋漓尽致地读不可”的地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曾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以阅读为主线带动识字,以读为中心组织教学,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切实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展示目标,准确、具体、适度
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激起学习的欲望,产生求知的兴趣,明确学习的任务,从而以一种满怀信心的状态,进入学习的角色。
展示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一种定向、激励的作用,因此教师所展示的目标必须准确而且适度。
(一)准确
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的,篇与篇、单元与单元之间,语言知识、读写知识有一定联系但又不具体联系,为避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所制订的课时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各年级阶段性目标、课文语言文字特点、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等因素准确制定。如根据四年级训练重点读懂意义段,根据第七册《罗盛教》一文语言文字的特点,第二段罗盛教三次入水救儿童的经过是重点段,用词准确,尤其是“摸、托、顶”三个动词,表现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可根据四年级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罗盛教》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应为:(1)体会“摸、托、顶”词的含义,辨析“使尽”“使劲”的不同用法;(2)说出2—4节的节意,运用小节归纳法给课文分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以此激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适度
同一班的学生总存在着认知差异,所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向学生展示目标必须适度。即每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有上限目标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學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一个目标,它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上限目标则是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如第八册《沙漠里的船》有一项目标是照样子把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下限目标照样子改写即可,但由于第七册中已有因果关系改写的训练,上限目标可定为:用“因为……所以……”“……是因为……”“……所以……”三种句式,说说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它具备的特殊本领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但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成的基本目标,而且又满足了一些优等生的知识欲望,从而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进行攀登。
二、围绕目标,自达、导达、助达
教师把课时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目标,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同时把目标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师采取的“围绕目标,多次落实,多次对照,定向控制,直到达成”的过程,可以分为“自学感知,部分目标自达——讲读理解,基础目标导达——练读运用,高层目标助达”三个环节。
(一)自学感知,部分目标自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中较为浅显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如生字的音、形、义,课文的大意等,让学生进行自学感知,近而实现部分目标的自达。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到:一查阅,利用自己掌握的基本语文知识和能力,查阅一些工具书进行理解和识记,进一步解决自己学习中的疑难;二思考,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教学目标进行再思考,自己寻找出正确的答案;三对照,即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哪些目标自己能达到,哪些目标达不到,哪些是模棱两可的,然后用不同的记号标出,然后再进行质疑问难,这是学生自达目标的自我反馈。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他们及时帮助,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在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时,要检测其内容和要求;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自己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既要肯定学生自学的成果,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补充,对一些不全面、不到位的理解,向老师询问,向同学学习,以促使其部分目标达成。
(二)讲读理解,基础目标导达
教师通过讲读,帮助学生理解、落实基础目标。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围绕基础目标开展双边活动,师生间须注意多向交流,以形成信息网络,同时教师应及时反馈、矫正。另外,还应注重两点:
1.注重学法指导。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指出,“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会什么更加重要。”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同时重视学法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2.注重文字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学科,尤其是阅读课的主要任务,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也是目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每篇课文的相关语言特点,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且采用多种方法——读、看、想、划、问、说,对语言文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品味,切忌机械对应教学目标和内容,只求答案,肢解课文的阅读教学。 (三)练读运用,高层目标
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进行,总而言之,教学必须讲究实效,注重信息反馈矫正。这里的反馈矫正是尤为重要的,它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让学生深度达标,即教学重点、难点的进一步融会贯通。教师对反馈的信息迅速做出判断: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三、检测目标,反馈、矫正、补救
在围绕目标,反馈、矫正、分步达标之后,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效果检测,即对达成目标进行进一步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对教师而言,可以掌握目标达成的现状与差距,从而通过调控,不断矫正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对于学生来说,是进一步强化教学目标,发展智力,尤其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大。总之,评价的总体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改进教学,同时把差生控制在一个最低点,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实现并完成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习效果的检测必须变传统的“大循环、慢反馈、弱矫正”为“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因此,整个评价过程可以分为课时、单元和阶段总结性的检测、反馈、矫正,这里仅就课时评价展开讨论。课时达标检测,可以分为口试、笔试、随机抽查、小组受试、分类受试、全班受试等多种形式。
目标检测之后,教师还必须强调矫正和补救。消除学困生的根本措施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要随时通过诊断性的测试和形成性测试,给予一些及时而必要的补救,使他们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对差生,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补课、建立帮学小组等措施进行补救。另外,在“保底”的同时,对于一些大多数已达标的学生,一定要防止他们基本达标或完成达标而满足,教师应提出巩固目标;对优等生采取“上不封顶”的措施,在学习上给予拓宽和加深强化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阅读课目标教学分类与操作
低年级阅读教材内容浅显,教师可不必对学生进行逐句讲解,在课堂上,教師须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课文,读前布置具体任务,读中加强指导,读后注意检查,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问题,以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发展思维。
这种以读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可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诱读:设疑激趣,依低年级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上课一开始,设置疑点,激起儿童读书的欲望,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带学生进入最佳情境。
2.范读:引入情境。教师可以声情并茂的有感情朗读,同时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使学生能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课不再枯燥、乏味,其实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从而激励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3.读讲:点拨指导,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分段讲读课文,同时按照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按题读文,边读边想,然后做出回答,阅读时,教师可加以必要的点拨指导,使重点明、难点通。
4.诵读:这里的“诵”是指“背诵”。它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精美语言,对要求背诵的课文或片段,可采用诵读法。
5.读议:质疑解难。讲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读读议议,可以质疑问难,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说心得体会,还可以提出异议,进行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发展思维。
6.读练:巩固双基,教师根据双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朗读、听说的口语练习,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表达和练习机会,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到书面练习之中去。
总之,这种以读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思维更加活跃,智慧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进发,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晓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5).
[2]沙华中.展示亮丽的自己——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说课方略[J]. 江苏教育研究,2013(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