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局部暴雨洪水防御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俊霞

  摘 要: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局部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事件。局部暴雨所引发的洪涝灾害位置范围集中、破坏力强,对当地民生、经济等都会造成破坏性、持续性的损害。所以,防汛工作必须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而时刻更新迭代,以最前沿的技术来解决与应对突发情况,保障群众财产及人身安全。
  关键词:局部暴雨洪涝;存在问题;防御思考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多发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同时阻碍交通发展,使得城市经济损失严重。且现代城市多开发地下空间如地下车库、商场等,因此预警和避免内涝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极为重要。因此,为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并降低其损害,应结合城市案例分析内涝严重的现阶段防洪抗灾策略的不足之处,对现有防洪手段的改进提升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防治局部暴雨洪灾的手段的不足
  (一)城市排雨水系统不完善
  根据国内近年来暴雨引发洪灾城市案例,发现如今城市的地下雨水管理系统不够成熟,不能及时预警暴雨防汛,平日未合理维护的排水设施难以应对暴雨水量。近年来一入汛期,国内多省市发生内涝灾患:国内于2007至2015年,发生内涝的城市超过360个,其中超过60个城市淹水时间逾12小时、深度过半米。由于城市化的迅速进展,城市为满足迅速扩充的人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排水系统未受到足够重视,难以满足暴雨排洪的需求。现阶段城市排水系统难以达到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是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不足,另一方面综合治水方案诸如“蓄、滞、渗、分、净、调”也存在缺陷。
  (二)城市化影响暴雨洪水径流
  近年来,城市化进展飞快,城市原有的下垫面产生了变化。建筑密集、柏油马路遍布、绿化面积大大减少,使得不渗水的土地面积变多,地面的雨洪径流不能再自然形成、降雨不能及时渗漏进土壤,严重影响城市对暴雨排洪的应对能力。且不同于天然土壤植被的地面,硬质化地面的地面雨水径流速快、量大,当排雨系统的排水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城市地势较低处极易产生积水区,严重时将导致城市大范围内涝。
  (三)旅游景点防汛体系薄弱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在节假日选择旅游出行,但很多景区对于防汛体系的建设存在不足。大多自然风景区都在大山深处,正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尤其到了汛期多发暴雨,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导致道路冲毁,使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并且有的旅游景点的建设,侵占了洪水的下泄通道。比如“7·21”洪水事件的野三坡度假村,就是因为其景点只顾美观不考虑安全隐患,建设在了河滩之上。诸如此类的旅游景点遇洪事件,说明国内景区对防洪意识的不足、相关部门和政策的不完善。
  二、对现阶段防洪手段的完善
  我国现阶段的防汛工作存在一个思想误区,就是将责任和义务基本都交由各级政府承担。因此,我们需要对防汛工作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并对相关政策和现有策略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从而保障国内防汛救灾工作可以改善汛期暴雨导致的多城市内涝问题。
  (一)实时监测降雨,提前科学预警
  如今互联网发达,可通过更多、更快、更高效的方式传播防汛预警信息。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暴雨形势的预测、做好紧急抢险的预案工作。通过气象、水文等情测报网,监测和传播暴雨实时状况、发布预警。另一方面,需提升对洪涝灾害的科学评估能力、加快评估速度,这对暴雨过后洪灾地区的抢险、恢复极为重要。
  (二)完善和提升城市排雨系统
  就国内目前排雨系统的现状而言,为减少暴雨洪灾的发生、避免洪涝灾害对城市建设的破坏及对城市居民的危害,首先必然要提升城市现阶段的排雨系统。城市的市区中心、主要干道和重要交通枢紐处,都应作为城市防汛排雨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应提升现有排雨系统的标准,找出往年引发内涝的系统结点,并学习和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排雨系统设计。一方面排雨系统的改造提升工作一定要务实,务必要根据自己城市的具体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改进。另一方面排雨系统的提升优化需要有前瞻性,不仅要解决过去出现问题的地方,还要有防患意识、避免未来发生新的情况,设计出更完善的排雨系统。不能仅靠政府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引进专业领域人才专家,才能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制定更加完善的城市排雨系统。
  (三)城市增加绿化,减少硬化地面
  现今城市的绿化面积少、硬化地表多,严重影响雨水渗漏、导致地表径流的流速快且流量高,对排水系统产生巨大压力。故而,市政规划应当结合水利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注意建筑用地的规划,规划安排合理的调蓄设施、雨水控制系统。具体而言,在城市化进程中:第一,不再填埋原有的河道和沟渠,可以合理保留此类具有蓄洪及排水能力的渠道;第二,即使建筑用地紧张也要合理增设绿化带、公园等,以减少地表硬化面积、增加雨水可渗漏途径;第三,可用生态渗水路面代替交通流量较小的沥青道路,不仅可绿化环境、美化城市,还可保证道路雨水的渗流、避免地表径流快速积聚。
  (四)全面宣传、加强国民防洪意识
  暴雨洪灾发生首先危害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政府应全面科普群众防洪抗灾知识、树立风险意识、模拟洪灾安全教育。在城市建设提升抗洪能力的大背景下,只有群众有了防洪安全意识,才能冷静面对洪灾、了解正确自救知识。通过全面科普防洪意识,才能避免旅游景点防洪意识薄弱、建造遇洪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因此,防洪抗灾的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升级改进,才能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防洪抗灾的能力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经济、技术、政策的支持,才能在面对洪灾时给国民强大的安全保障。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汛期多发城市内涝的问题,一是城市规划渗漏面积不足,二是城市排雨系统的不完善,三是旅游景点反映出的防汛体系和意识薄弱。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往年案例分析现有的防汛措施,对现状的不足提出了几条建议:改善城市排雨系统、增加城市绿化渗水面积、提升预警防汛手段,和增强国民防洪抗灾的意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当前防汛能力的不足,提出了几条改善途径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学林,牛最荣,刘进琪,昝大为,王学良,任东,李俊仁,罗东宁.局部暴雨洪水(泥石流)调查方法研究[J].中国水利,2012(01).
  [2]赵英荣.抢时间 战阴雨 咸阳市超额157.5%完成全年“四田”建设任务[J].陕西水利,198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