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北通城县“2011.6.10”暴雨洪水事件分析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科学防御暴雨洪水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以湖北通城县“2011.6.10”暴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暴雨洪水特性,计算了暴雨洪水重现期,论证了洪水水位流量的非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应对暴雨洪水的措施。研究表明,此次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暴雨强度大、总量大,洪水重现期长,城区河段河道行洪断面压缩,水工建筑物阻水,导致洪峰水位抬高,加重了灾害损失。
  关键词:暴雨洪水;重现期;洪水非一致性;湖北通城
  中图法分类号:TVl2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19.05.005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3省交界处,是咸宁、岳阳、九江金三角中心交汇点。通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湖北的暴雨中心之一。2011年6月10日01:00-06:00,通城经历了7个月特大旱灾之后,突遭特大暴雨洪水袭击,强降雨触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导致城关一片汪洋,山区农村上千座房屋倒塌,通信、供电、交通一度中断,主要工业企业停产,商店停业,学校停课。通城县启动了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此次暴雨洪水导致23人死亡,10人失踪,100余人受伤,6万居民被困,全县38万人受灾,受灾农田占全县农田总面积的83%,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通城“2011.6.10”暴雨洪水灾害损失为有实测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随着资料的收集积累及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对暴雨洪水灾害进行了反思,以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1流域概况
  隽水位于陆水干流上游,发源于幕阜山麓通城县潭下界头义方冲,流经通城县城区,经崇阳县境入陆水水库。通城县城以上流域呈扇形,山峦起伏,群峰叠嶂,有大小山岭30余座,山体面积占60.5%,丘陵占23.0%,平畈面积占16.5%。流域最高主峰白旗坳山峰海拔957m,至水文站断面最大落差达867m。流域地质绝大部分属花岗岩,占流域面积的89.2%,粘土面积占10.3%,接角片岩花岩带面积占0.5%。流域内植被情况较好,主要为松树、杉杂木林。森林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6.5%,水田占14.8%,旱地占6.0%,荒山占10.4%。隽水属山溪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
  1958年6月,湖北省水文部门在隽水通城县城关设立通城水文站,集水面积224km2,为鄂南山区山溪性区域代表站,收集系列水文资料至今。通城站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及水质,为陆水水库调度运用和通城、崇阳两县防洪抗旱提供水雨情报及预报工作。上游设有百丈潭(水库)、施家塅、琉璃坳3个基本雨量站,雨量全部自动采集、传输,其中百丈潭水库建有库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根据监测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20mm,通城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905亿m3。
  通城水文站以上流域共修建百丈潭中型水库1座,神龙坪、杨泗庙、尖山、夏江源等小(一)型水库4座,团林等小(二)型水库13座。水库集水面积83.3km2,占站以上流域面积的37.2%;总库容2 462万m3,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2.9%。
  隽水通城城区河段已建跨河桥梁8座,其中6座跨越隽水干流。为改善城市景观,有关部门在通城站断面下游1.5km处建有1座拦河坝,堰顶高程为88.83m,翻板高度为3m,设计翻坝水位为92.30m,当水位达到92.30m时,翻板将自动开启,下泄洪水。通城站流域及水文站网见图l。
  2暴雨
  2.1暴雨实况
  受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影响,2010年10月中旬以来,通城地区气候异常,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告急,堰塘干涸,部分水库水位消落至死水位。如上游百丈潭中型水库(集水面积21.5km2)2011年6月10日03:00水位为418.47m,比正常蓄水位低17.53m。即使历经6月10日暴雨洪水,水库拦蓄洪水321.5万m3,库水位上涨8.01m,6月12日24:00水库水位蓄至426.48m,仍比开敞式溢洪道的堰顶高程(436m)低9.52 m。
  2011年6月10日,受副热带高压、北方冷空气和地形共同影响,通城一带发生罕见的暴雨,水文站及以上3个雨量站降水量均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形成罕见的旱涝急转态势。9~10日2d过程面雨量达272.5mm。根据监测资料分析,暴雨走向基本上从下游向上游移动,6月10日通城站最大降雨强度出现在01:00~02:00,琉璃坳站出现在02:00~03:00,施家塅、百丈潭两站出现在04:00~05:00。从表1可知,暴雨走向不利于形成最大洪峰,因此暴雨时空分布并非最恶劣组合。
  2.2暴雨重现期计算
  本次降雨为流域暴雨,各站量级相对均匀,故选取资料系列长且能满足时段分析要求的通城站作频率计算。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PearsonⅢ)(见表2)对实测数据进行适线,各时段参数及代表频率设计成果见表3,其中本次观测值采用水文年鉴汇编成果。
  从表3可知,6月10日通城站1h暴雨为88mm,对应频率约为3.3%,即重现期为30a。同理内插可得,6h重现期为60a,24h重现期小于30a。根据计算,该站造峰历时约6h,因此可以认为本次暴雨重现期为60a。
  3洪水
  3.1洪水实况
  受强降水影响,通城站水位从2011年6月10日0:50开始上涨,几乎与降水同步(见图2)。2:50水位上涨至设计翻板水位92.30m,4:25~4:50水位急剧上涨1.33m,涨率达3.19m/h。07:10水位到达峰顶97.46m,洪峰持续15rain。“2010.6.10”洪水漲水历时6h 20min,水位变幅6.33m,流量由6.78m3/s剧增至1370m3/s,涨水过程翻板坝阻水导致上游水位抬高,加剧了城区洪水淹没损失。   根据上游百丈潭中型水库监测资料反推入库洪水,06:40最大进库流量264m3/s,04:55~05:00库水位上涨0.28m,最大涨率达3.36m/h,水库拦蓄水量321.5万m3,未溢洪。
  6月10-24日,通城站断面实测洪水总量为0.7189亿m3,径流系数0.74。本次暴雨强度大,但前期土壤含水率小,部分径流入渗,加之水库拦蓄部分径流,降低了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否则会形成更大洪水。
  此次洪水過程中,神龙坪等水库溢洪,治全水库大水漫坝,百丈潭等水库水电站受损严重,决口河堤70处,总长5000m。致使通城县城关被淹,大部分地区积水1m多深,最深处达2~3m,部分居民住房进水1m多深,县城内道路不能通行,6万多城关居民被水围困,城里所有的桥都看不到桥面。通城县启动了防汛一级应急响应,但仍然遭受了重大损失。
  3.2洪峰流量重现期
  洪峰流量重现期仍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适线推求。为提高成果计算精度,加入历史洪水调查资料。
  确定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需按照不连续序列的公式计算。实测系列的经验频率Pm、特大值的经验频率Pm,计算公式分别为
  拟合曲线参数时,先用矩法初估统计参数,再用适线法(配线法)调整。利用皮尔逊Ⅲ型曲线进行适线,确定各频率设计值,配线参数及设计流量成果分别见表5-6。
  3.3水位壅高及原因分析
  3.3.1水位壅高计算
  为分析“2011.6.10”洪水水位壅高,分别点绘1984年前水位一流量综合线和2011年6月实测成果,见图3。
  “2011.6.10”通城站实测最高洪水位97.45m,而根据洪峰流量查得综合线水位为96.06m,说明本次.洪峰水位抬高1.39m。
  3.3.2水位壅高原因分析
  (1)河道断面压缩。为了土地利用和城市景观建设需要,1976~1984年隽水通城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整治,主要是开挖了中泓河槽和压缩河面宽度,见图4。
  以2011年6月最高水位97.50m计算,与1972年实测成果比较,河道压缩宽度和面积减小值见表7。
  从表7可知,与1972年相比,2011年通城站测流断面河宽压缩75.6m,这是导致过洪能力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以2011年6月1日最高水位计算,过水面积减小228m2,减小幅度达25.3%。
  (2)涉水工程阻水。隽水通城城区河段已建跨河桥梁8座,其中6座跨越隽水干流,桥梁在中高水位对水流的阻碍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当上游水流夹杂大量漂浮物时,桥墩拦截漂浮物减小过水断面,抬高上游水位,并且可能改变流态,使河道发生不利变形。
  (3)拦河坝工程阻水。2002年,在通城站断面下游1.5km处建有1座翻板拦河坝,堰顶高程88.83m,翻板高度为3m,设计翻坝水位为92.30m,即当水位达到92.30m时,翻板将自动开启,下泄洪水。翻板拦河坝本身为阻水工程,遇短历时强暴雨突袭,水位未到达翻板高度前进行洪水预泄会严重影响行洪。
  显然,2011年通城河段水位抬高加剧洪水淹没损失是河道断面压缩、涉水工程阻水以及拦河坝工程运行叠加影响所致。
  4启示与建议
  通城县“2011.6.10”暴雨洪水是通城水文站实测最为典型的暴雨洪水,通过暴雨洪水的测报和雨情、水情、灾情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暴雨洪水属于随机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有频发趋势。本次暴雨洪水是典型的旱涝急转,特别是前期长期干旱,防汛意识有所淡化,导致更为严重的灾害。
  (2)必须秉持科学的治水理念,做到人水和谐,给洪水出路。“2011.6.10”暴雨洪水给城区造成巨大损失,其部分原因是暴雨强度大、洪水量级大,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为压缩河道、桥梁工程阻水、拦河坝工程阻水及翻板坝故障等因素叠加影响,严重削弱河道行洪能力引起河道水位抬高所致。因此,要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依法划定水域岸线,拆除洪障工程,提高河流防洪标准。对在河道上兴建桥梁、码头、管道穿越等非防洪工程时,应强化涉水工程洪水影响评价论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科学应对超标准洪水,开展河道水位、流量非一致性专题技术研究。实时修订城区防洪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演练,适时排查和消除防洪设施安全隐患。依据《防洪法》,在紧急防汛期,按规定程序报批,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置。
  (4)以人为本,重视中小河流非工程措施建设。要超前防范强降雨,细化各类防汛抢险救灾预案,提前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强化水文气象预警预报,通过短信、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通报雨情、水情、险情信息和交通状况,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