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结合乡土特色拓展历史课程资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剑锋

  【摘要】由于历史课程的特性,不同地域均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乡土特色拓展历史课程资源,能够转换教学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正确树立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逐渐养成在现实中反思历史,在兴趣中探究历史,在生活中感悟历史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关键词】乡土特色  课程资源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48-02
  一、拓展历史课程资源的尝试
  1.拓展历史课程资源转换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授课效果。白寿彝先生说过:“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以史为镜”“鉴古知今”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但现实中,人们却把历史看成一门“死”的学科,老师习惯于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的传授给学生,而不去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便使历史成为一件“死气沉沉”的古董,从而扼杀了历史的灵性。如何恢复历史教学的生机呢?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通过拓展历史课程资源建立了教师、学生、社会三位一體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纠正重结果轻过程的原有教学方式。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这一课中,洛阳龙门石窟是“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代表,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呢?可以先播放关于龙门的纪录片片断,着重介绍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佛洞——奉先寺。佛像造型之美使学生感受到龙门石窟在艺术上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这番介绍避免了往常教学中形式的刻板单一,使学生在视觉的震撼中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作为河南洛阳人的自豪。
  在讲《国共合作抗日》这一课时,我带领部分学生参观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南关贴廓巷的“洛八办”,即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参观中学生了解到抗战初期,党中央考虑到日军有可能南渡黄河,侵占河南,为了抗击日军侵略,和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8年11月,在洛阳设立办事处。1971年后,在院内的一口枯井里发现了手枪、水壶及各种证章近百件革命文物,这些实物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除了认真听导游的讲解外,还不时地提出各种问题,对国共合作有了深入的认识。回来后,这部分同学又自办手抄报向其他同学宣传,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2.拓展历史课程资源转变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特别强调师生的共同活动和体验,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如洛阳“天子驾六”的发现震动中外,意义重大。我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一次以“天子驾六”的发现为主题的报告会。但是报告会的主讲不是我而是学生,我仅作补充。在活动中大家知道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座驾是人们身份的象征。天子驾六象征着王者的风范,极高的统驭才能。而洛阳的发现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大,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被称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东周历史的认识,更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又如中国现代史理论性强,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变抽象为具体呢?在讲“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其中有7个项目就落户洛阳。学生对他们耳熟能详,因此就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我详细规定了调查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有的学生讲道: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专业厂家。开创了中国广大农民早已盼望已久的“耕地不用牛”的新时代。有的学生发现:建国初期,洛阳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只有一个小电厂、一座小煤矿,职工仅千人,规模狭小、设备简陋。随着这7个重点项目的兴建,使洛阳逐渐发展成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等等。学生们提交的调查报告使学生对“一五计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拓展历史课程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正确树立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性关键体现在“导”上,就是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和增加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也正是拓展历史课程资源的目的。
   2.有利于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通过拓展历史课程资源来调动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逐渐养成了在现实中反思历史,在兴趣中探究历史,在生活中感悟历史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5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