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敬小莉

  摘 要:生药学课程内容领域较广、术语多且杂、药物种类多,是一门多学科的课程。目前,在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方面,还存在着内容重复单调死板、教学方法传统、实验教学不足等不问题,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方法多元化;注重趣味教学,突出重点;改变考核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调整课程开设顺序,介入新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生药学是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结合天然药物化学、重要学等学科内容,以药用植物学为基础,研究生药来源、产地加工、品质评价等问题的学科。长期以来,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易学难记、知识点多,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由此,如何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成了教师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1 生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弱
  药学专业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学好生药学。但目前,学生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弱,药学专业对应的课程安排较少。并且生药种类繁多且联系少,知识点难记易忘,各地使用差异大,学生学习效率差,学习动力不足,不重视生药学,导致学生基本理论和实操掌握不扎实。另外,传统生药学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但目前,随着教学教育改革不断的进行,生药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药标本接触得少,在鉴定生药方面,学生无法分辨生药质量的好坏,“看、摸、闻、尝”等最基本的性状鉴定,学生根本无法运用,严重影响了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教学方法单一,重点不突出
  生药学内容繁杂,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是生药学基本教学内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生药学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模式来讲授各论部分每一味生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由于学生对显微镜操作不熟练,显微鉴定仅仅安排几节实验课,根本无法观察到生药的显微特征。同时即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学生摸不到、闻不着,仅仅是让学生在屏幕上看到各种生药的图片,色差等无法了解和掌握,实践意义不大,严重阻碍了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生药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各论包含的生药上百种,学生学习难度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照本宣科、重点不突出,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较差,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严重的阻碍了生药学教学质量。
  1.3 相关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实验教学不足
  生药学开设时间一般在第二学年,涵盖的知识范围较广,为了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应牢牢掌握相关基础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生药学知识。但目前,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相关学科知识储备不足,严重的影响了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实验课堂虽然可以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增强学生对术语的理解和促进药材鉴定能力的培养。但在生药学教学过程,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课时较少且均是显微看图。根据教师的步骤,学生重复验证之后,绘图和书写实验报告缺乏探索和创新能力,做实验时只围观不动手,实验课程考核标准不明确,导致实验教学不足,严重影响了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改变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方法多元化
  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学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选择教学模式,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使教与学一体化。如:教师可以将丰富有趣的生药图片、标本和影视资料,采取直观教学法向学生展示;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利用手机APP、网络等资源对生药的鉴定特征进行学习,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环境中(野外、药房等);讲用药案例或者事件引入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从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从而在感知、体验、熏陶中,使学生顿悟并建立新的知识认知体系,提升学生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想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应结合多媒体、生药标本、显微镜、化学仪器等多种教学工具,不能简单地讲授理论知识。由于在校学生对生药接触得少,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相应的每一味生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标本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对照书本上的描述进行性状鉴定。为了方便日后复习,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相机、手机、电脑等工具,将生药照片保存下来;为了让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生态,可以让学生保留生药标本,或者自己编号完成一本生药标本,将标本黏贴在教材相应的内容旁边;为了达到较好的学习目的,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药知识竞赛,并让参赛学生随机抽取卡片,将生药名变成小卡片,并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卡片上生药的来源和性状特征,课余时间还可以相互测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2.2 注重趣味教学,突出重点
  生药学研究内容多且广泛,很多药材来源模糊不清、产地“张冠李戴”,坚定内容抽象且相似性较高,容易混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易混淆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入生藥史料和民间故事,或将散乱混淆的鉴定要点串联成口诀,促使生药学教学生动趣味、易懂易记,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另外,生药学知识繁杂,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多,学生反映学习很吃力。因此,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如:非重点内容交给学生自学,重点生药、名贵药材、道地药材重点讲述,从而促使学生在自学的同时,通过查阅资料积累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最终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将冬虫夏草掺假现象、关木通中毒事件等一些实用案件引入到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授重点生药时,可以给学生总结一些诸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野山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等鉴定经术语,促使学生好记易懂,寓教于乐,使学生记得轻松,学得高兴,还不容易忘掉。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药材市场、参与生药标本制作,巩固所学知识。   2.3 改变考核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在生药学考核中,主要是期末笔试,是以“期末考试(70%)+平时分(20%)+实验操作(10%)”的形式考核。为了增加自己的学习成绩,学生通常在考试前进行突击,但考后,自己的运用能力缺乏,导致“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应改变考核模式,优化教学效果。如:上调实验操作的比例,降低期末笔试比例等,将简单易混淆的生药真伪辨识纳入
  考核范围中,将章节测试纳入考試范围中;通过增设基础学习考核,强化学生的实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促使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优化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理解,如:参与生药的采收加工过程,建立校园植物园与让学生观察生药的生长形态特征;增设野外标本采集课程,提升学生鉴定辨析能力,让学生对相似药材进行实物对比;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学质量。
  2.4 调整课程开设顺序,介入新技术
  生药学各论部分的讲授常常涉及基础学科知识。因此,生药学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顺序,必须开设在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之后。如果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为了确保学生听得懂、学的透,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复习,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另外,目前,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生药鉴定中介入新技术,如:HPLC-DAD/MS-DS、HPLC-NMR等技术,不能只对生药鉴定局限于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上。因此,生药学教学应在传统讲授的同时,融入新技术介绍,弥补传统鉴定方法的不足,让学生在随后的实习中能够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生药鉴定,促使塔恩从微观角度准确判断生药质量的好坏,提升生药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春霓,黄福荣,陈珍,李佳莉.《生药学》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
  [2]吴孟华,张英,周光雄,曹晖.师带徒模式引入生药学教学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8(06).
  [3]钱慧琴,秦晶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生药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9(07).
  作者简介:敬小莉(1985-),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药品种质量与资源开发的教学、科研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