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和管理。高校应当从管理理念到制度,从管理工具到绩效考核措施等方面共同改进,使账、卡、物、人员高度统一,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账实一致。本文从管理意识、制度体系和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管理人才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目标是落实好新政府会计制度。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资产管理
一、高校资产管理概述
1.高校资产管理的内容
所谓高校资产主要是学校的经济资产情况,其主要由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经济业务组成,高校资产主要由学校进行控制,不仅仅能够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服务潜力,同时还可以为学校带来经济利益。这类经济资源十分重要,包括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高校的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此外,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也应以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为基础,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高校加强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1)《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2019年1月全面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加清晰准确全面地反映“家底”,以便为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会计报表中必须列示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相关信息,以及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产权构成及收益信息等。而这些都是过去预算会计体系下会计报表中披露不充分的部分,也是过去高校资产管理中疏于管理的部分。
过去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基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无法准确计提,导致了高校行政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信息的不完整。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采用双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核算结果反映预算收支执行的符合性和合规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结果反映政府的“家底”,并为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高校要准确完整地记录资产的全部情况,并切实保证账实相符。
(2)国家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015年财政部明确提出:各企业、部门、单位需要在实际情况中对传统资产管理内容进行改革,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强与相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如果具备条件,应对各类资产管理上报业务进行完善。同时,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应用数据思想为基础,对管理决策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对各个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立,完善体系,通过提升具体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将其作为国有资产配置的重要依据。2018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會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定的意见》中做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来说,其应根据现实情况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并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做出报告。如今的政策背景要求高校必须要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完善资产管理的过程,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
二、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受到经济体制改革冲击和影响较大的群体是企业等市场经济的主体,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的转变相对滞后。虽然我国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效果普遍不理想,大多数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因而没有形成忧患意识。
(2)制度体系不健全。按照目前的制度要求,高校资产管理主要由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这两大部门来共同完成。其中资产的形态管理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资产的财务管理由财务处负责。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为了细化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与很多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全部交由财务人员完成的模式相比,优点是可以避免财务人员因为日常核算工作量较大而忽略了对资产形态的管理,避免只重视账面的核算工作而忽视了账实是否相符。而且将资产清查交由具备清查专业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人来完成,可以弥补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资产统计和清查经验不足的短板。还可以通过设置两个部门不同的职责,形成对资产管理全过程的互相监督,避免发生舞弊行为。如果两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不好,就会出现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出问题。
高校对资产的财务管理采用部门预算制度,各二级学院自行申报采购预算计划时没有对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充分考虑,随意扩大资产采购,同时资产难以在部门间调剂使用,难以对学校的资产进行共享,导致资产超配、低效使用与资产配置不足共存的矛盾局面。
高校对资产的形态管理也仅仅停留在购置与购置后登记这样的浅表层面,缺乏对资产购置的合理性审查,也缺乏对资产使用效率的跟踪评价。各二级学院不愿意对闲置资产进行调配,也不愿意使用旧设备,高校难以对全部资产进行统筹管理。结果一方面高校资产规模越滚越大,另一方面学科和专业建设急需的最新设备又难以配置到位。
新时代对高校的要求是产学研相结合,高校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将部分资产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对这一部分的资产,应当同其他资产区分开以便进行分类管理。但是目前各高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这项工作普遍轻视,在把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几乎很少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和申报,普遍没有核定其价值量。这样这部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就失去了基础,也存在着资产流失的风险。
(3)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高校的资产形态管理信息系统由国有资产管理处掌握,资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财务处掌握,没有连接成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没有形成一个有助于高校对全部资产进行动态统筹管理的信息平台。现有的信息系统缺乏资产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4)绩效管理不完善。缺乏对已有存量资产数据及业务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资产的使用效果没有与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缺乏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没有对资产使用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的管理制度,无法实质上推动资产管理工作实现进步。 (5)人才队伍专业性不强。高校虽然人才济济,但是都集中在教学和科研部门,高校的行政部门由于工作时间缺乏弹性,待遇又相对教学岗位偏低,所以难以留住高端人才。目前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不具备新制度下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各二级学院的负责人也都是具备相应学院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才,对新时代下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系列新制度理解不到位。高校的资产管理高端人才缺乏。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如何优化资产管理
(1)统一思想认识。高校的领导层要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带领大家深刻领悟国家要“摸清家底”的决心和制度安排,抓住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良机,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人员也要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全校树立起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既要做到规范管理,又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效益管理,防止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
(2)健全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大力气改革现有的弊端。可以试点改革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党委会或者是院长办公会领导。要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建立议事规则,统筹协调国有资产管理中各部门不容易协同办理的重大事项,统筹资产处、财务处和二级学院在资产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处置、资产调配等事项中的具体管理行为。将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有序化管理的轨道。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以保证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落在实处。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监管流程,实行多部门共同管理资产报废处置,使国有资产处置操作过程、制度、程序都有具体的行为规范。
(3)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高校现有的各种管理软件,促进各项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能。建设能够覆盖全校的完整的管理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的配置申报、购置、验收、入库、领用、交回、调剂、维修、保养等全程的追踪管理。还要包含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各项经营行为的可控管理。资产处置、资产评估、资产清查、产权变更也要纳入信息系统中来管理。信息系统越完善,资产的管理工作就可以越细,就可以做到资产的盘点常态化,保证账、卡、物、人员的高度统一,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账实一致。
(4)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研究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管理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绩效为导向,系统科学地制定适合本单位和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评价指标。每一项指标都要有明确的指标解释和评价标准,有较强的操作性。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用绩效评价指标对各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绩效考核。形成一套对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事前评价、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的具体操作规定。将绩效考核结果纳入以后年度的资产采购安排中,作为优先安排采购计划的依据,促进绩效文化逐步深入人心。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要按照新形勢下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培养一支专业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团队,并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投资理财,2017(2).
2.陈国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现代农业,2015(1).
3.黄慧.高校国有资产处置规范化管理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5).(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9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