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容具体描写有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清香

  内容不具体是小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怎样指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笔者从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入手,探寻了基于学生需求的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利用导图整体构思,清清楚楚写情节
  学生习作,常常用三言两语就把事件、活动或景物写完,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因,学生在动笔之前没有经过清晰而周到的思考。笔者在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引入习作的整体构思之中,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运用思维导图构思习作,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方法。比如,统編教材二年级《蜘蛛开店》的课后第1题就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导图,这个导图形象揭示了故事情节,显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借助这个思维导图,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画思维导图的规律:首先确定主要发展阶段,然后把每个阶段中的具体细节分列出来,形成一个层级关系较为丰富、过程更加翔实的习作构思方案。根据思维导图的主干可以分枝、再分枝,一层一层展现事物之间层级关系或发展变化的特点,对习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逐渐增设层级分枝,使导图由简约到丰富,使构思越来越精细。学生循着这个构思方案一层一层来写,习作内容就具体了。如写作《“漫画”老师》前,一名学生这样画思维导图。
  把思维导图引入习作前的构思,使构思可视化、具体化,便于修改调整。同时,构思导图使学生的写作有了依托,按“图”行文,习作思维更加有序,情节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具体。
  二、紧扣课文练写段落,扎扎实实打基础
  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写好自然段是写好整篇文章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致使学生缺少较系统的段的训练。自然段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势必影响整篇作文,因此,习作指导要落实并加强自然段的写作训练。
  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小练笔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加强自然段的写作训练。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借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是《海底世界》的开头,如果让你写一个生活现象,请你也用这样的开头说一段话。你怎么写?”然后,笔者指导学生想想自己要写什么,确定一个中心意思,然后思考:围绕这个中心意思,按什么顺序把对象写清楚?有名学生以“茶叶会变身”为题仿写了一段话:
  你可知道,茶叶会变身吗?平时,它静静地躺在袋子里睡大觉:有的弯曲着身子像一个钓鱼钩,有的像一把利剑直直地平躺着,还有的把头尾蜷缩在一起,像一个小球。泡了水的茶叶又变成了另一副模样:有的躺在杯底,像海底的珊瑚;有的立在杯底,像刚冒出来的小嫩芽;还有的浮在水面,像飘在空中的彩云。
  这段话仿照课文,围绕“茶叶会变身”,按照茶叶泡水前、泡水后的顺序,运用比喻把茶叶的形态写具体了。
  三、取材生活描写细节,点点滴滴长技能
  学生根据命题被迫作文,体验感不强,对习作内容没什么兴趣,习作很难写具体。所以,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进行即兴描写,如写一角小景、一个场面、一席对话、一个动作或一段内心小波澜等。这种即兴练习,任务单纯,学生体验感强,易于上手,容易写具体。
  上学期的一个上午,笔者为了配合学校的一项工作,上课铃响后就开始点名,一名学生还在紧挨教室的厕所里(师生并不知情),当笔者大声点到他的名字时,他响亮的应答声从厕所传来,其他学生笑得前仰后合。笔者抓住这开心一刻,简单提示点面结合写场景的方法,十来分钟后,一个片段描写就大功告成:
  “宋星在厕所里!”随着这一声回答,同学们都哄堂大笑,犹如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大石头。马彦的眼睛笑成了一个豌豆角,嘴巴咧得合不拢了;文静的向若兰手捂肚子,脸上绽开了一朵花,眼睛眯成了一轮“新月”,两个可爱的小酒窝也显露了出来。连一向严肃的老师也忍俊不禁,开口大笑,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去了。
  这个片段中,学生笑得肆意,描写也夸张,在这么开心的氛围里诞生的“佳作”,不但具体,而且生动。所以,体验式即兴描写的练习,可提高学生的描写水平。
  四、捕捉范例美化句子,实实在在增文采
  有的学生能把一篇习作写完整,但平淡如水,缺少美感,没有“语文”的味道。怎样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出美感和有文采?
  首先,教师要有指导学生把句子写美的意识,时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把句子写美的引导。有一次,笔者指导学生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很多学生这样写道:“过了两天,豆豆长出了小小的嫩芽。”观察同一对象,如果大家都这么写,文章千篇一律,多么无趣!笔者引导学生想象:这些长出嫩芽的豆豆像你看到过的什么事物?如果它也是一个有生命的小家伙,它想干什么?不一会,有学生说道:“过了两天,豆子长出了一条小尾巴,仿佛稍不留神,他们就会游走呢!”多么贴切而又奇妙的想象,多么富有动感和灵性的句子!笔者大加赞赏,其他学生也大胆想象,尽力将观察所见描述得更美一些,于是有了下面的句子:
  小豆豆似乎特别热,把拉链拉开了,好像很快就要把外套脱下来。
  每颗小豆子的“头发”都是嫩黄的,“头发”上顶了个“碗”,好像杂技演员在表演顶碗杂技呢!
  教材是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品味特色语言,习得语言的表达技巧,积累并内化语言,灵活运用语言。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说明文单元,学生介绍刚刚建成的秭归长江大桥:“大桥全长883米,主跨531米,净空高度近200米,桥面宽23米。”学生运用了本单元所学的列数字方法介绍大桥,但是因为语言太过单调,不能突出大桥的特点。为此,笔者首先指导学生重温课文中诸如“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鲸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水柱是垂直的,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接着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座大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突出这个印象,在每个数据之前或之后可以补充说明,这样更能突出大桥的特点。学生根据提示,对这几个数字进行了补充说明:
  秭归长江大桥雄伟壮观。大桥全长883米,主跨531米,整个桥没有桥墩,横跨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大桥净空高度近200米,是亚洲第一。大桥桥面宽23米,桥身是大红色的,远远望去,就像一道耀眼的“彩虹”,飞跨绝壁之上!
  修改后的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说明了大桥雄伟、壮观的特点,说明方法灵活,语言优美。
  (作者单位:宜昌市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