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数学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基本属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属性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体现了时代特征。
  一、义务教育数学的课程性质
  首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恰当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对基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基本能力上,还应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普及性是由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的,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特征。发展性既针对每位学生未来发展的普遍需要,又兼顾每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其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旨在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属于公民的一种“数学通识教育”,立足于学生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同时兼顾进一步学习,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为广大公民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为中国普通公民提供适应21世纪需要的必备基础。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定位,规划和界定了数学课程的发展图景,涵盖了宏观的课程观、中观的课程教材观和微观的课程教学观。宏观的课程观明确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和全局。相比之下,中观的课程教材观体现在课程内容选择、组织编排、呈现要求等方面,而微观的课程教学观对于课程教学的物化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1.课程定位
  首先,发展为本,立德树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其次,面向全体,适应个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充分考虑群体学生的共性需要,确保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发展已经出现明显差异,因而数学课程必须具有一定“弹性”,以确保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群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个体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课程载体。
  其三,提升素养,着眼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提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宗旨,以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旨在促进每位学生的均衡发展。
  2.内容定位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并且在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现代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征,同时需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因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体现社会现实;要强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
  素质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学生学科基本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培养,数学学科素养是指数学学科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与基本思维形式和思維方法。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注重提升学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课程内容必须注重渗透数学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数学文化包括哲学思想、科学精神、美学价值等。
  此外,数学课程为科学精神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数学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3.教学定位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应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掌握方法,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提倡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感悟数学的多元价值,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功能。为此,数学教师应以一种动态的数学观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4.评价定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而义务教育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当前,最核心的任务是开发合理的评价工具,将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在修改中完善、在发展中超越。特别是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为既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关注数学课程应该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整合;从仅仅关注演绎思维、注重结果的教育,发展为同时关注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结果与过程并重,即,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真正落实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问题。其中的归纳思维,一方面表现为归纳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新经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归纳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训练的目的,即归纳需要与演绎、抽象并行,成为中小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责任编辑  姜楚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