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培养模式 成就教师职业理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姚富梅

  摘 要:在我国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存在着问题与不足,这不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佳,还会导致教师本身的职业理想很难实现,再加上如今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因此,需要将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成就教师的职业理想,为教师的教学生涯做好铺垫。
  关键词:教师;创新;培养模式;成就;职业理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94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教师能力十分关键。教师的任职生涯是漫长的,也会遭受很多的打击,面临很多的困难。有的教师在经历了多次打击之后,变得一蹶不振,这对于整个教育生涯而言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将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理想的实现。
   一、树立全新的教师教育目标
   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事业都面临着一些问题,一部分问题是来源于学生,也有一部分问题是来源于教师,并且,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有着非常强烈的应试教育色彩,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深受影响,即便如今新课程改革强烈要求转变模式,但传统教育模式依旧存在。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之下,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十分关注学生的成绩高低,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而对于成绩偏低的学生,教师就会当众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比较重视理论知识上的传输,却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忽略了,教师将大部分的重心都放在全体学生的整体划一上,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不但不会提升学生效率,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也缺乏了一定的创新精神,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会严重制约教师的发展前途。伴随着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推行素质教育,这也意味着应试教育即将被淘汰,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否则只会扼杀发展前景。一方面,教师必须将一部分的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针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关注通识教育和基本素养的形成,让素质教育充满整个课堂,从而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每一个时期对于教师的要求都不一样,教师要想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具备顺应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在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自身丰富的人文精神,从而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契机和良好的条件,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想要的知识,如果教师还是扮演着知识的搬运工这一角色,那么,只会限制自己的能力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将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发展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当教师在脑海中形成全新教学观念之后,才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践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人才,从而激发自身的教育潜能,培养教育自信,最终实现职业理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将观念进行改革。当教师形成与时俱进教学观念的时候,就可以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进去,并学会站在学生、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也会掌握到更多正确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增强教学质量。教师除了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也是检验自身是否拥有创新教学观念的试金石,在与时俱进教学观念的帮助之下,学校一般都比较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如何,同时,还会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是否公平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这足以看出一个教师的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激发出学生内在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应当看清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和优劣势,并在接受的同时,引导学生加以改善,每一个改变学生的过程也是改变教师自身不足的过程。教师通过改变学生的缺点,也可以从中看出自己的教学存在哪些失误与不足,从而渐渐的转变到正确的轨道上,以此来促进自身将来更好的发展。
   三、創新教育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都比较简单单一,教师太过于关注知识传输,忽视通识教育与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的对接上也存在着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很容易将很多知识混淆,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了一定的深度。为了可以改变现状,促进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必须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将原本单一的课程设置加以改良,因为如果一味地使用传统课程进行教学,学生就无法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面,对于今后的升学来说也是一种制约。并且,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就使得教师也无法接触到新鲜知识。对于职业生涯也是一种影响。虽然小学学生并不会立刻接触到社会工作,但是,这个阶段正好是他们奠定稳定基础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打好基础,那么进入初中、高中之后,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难度,使得学生变得愚钝,不能够对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反应。不仅如此,在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融入实践课程,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而言,也是一种拓展,教师长期在理论中加以教学,虽然具备非常强的知识储备能力,然而,当进行实践时,教师却无法顺利地开展。如今,对于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人才,必须要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传输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片面知识。教师应当将目前的小学新课程改革当成是机会和条件,在适合的范畴之内加深教学的难度,从而来增强学生知识面的横向迁移,并且,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学习。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去高等院校学习和观摩,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四、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
   学分制管理模式和学年制管理模式是相似的,在小学教学中,一般都是使用的学年制制度,这样的形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却不具备全面性,只对一部分成绩较优异的学生有用。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之上,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爱好和兴趣,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分配学习任务,这就避免了很多学生学习进度赶不上的现象,当学生在获得了足够的学分之后就可以完成任务,这种管理模式在高校之中很常见,但在小学教学中并不常见。学分制的落实可以充分地看出学校的以人为本内涵,其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进行了展现,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在学分制模式下,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都不一样,这反而可以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并且,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自主,也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将学生的自觉性提起来,在提升教学成效的同时,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促进职业理想的实现。
   五、提升教师综合职业素质
   在将教学关键和教学体系进行改善之后,教师还必须将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提高,这是职业理想实现的基础能力。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育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有的人认为,一个教师只需要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了。然而,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作风和行为举止是一种教育精神,有着一定的示范性特征,如果教师的作风不得体,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行业是神圣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强的职业责任,知道自己事业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所需。站在教师职业理想的角度上来看,职业理想的实现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而终身发展则是大多数职业所具备的核心观念,教师作为教育过程开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要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这一份工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教师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要认为自己是教师就可以放弃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边学习边教学的过程。教师将学习当成是一种终身习惯,将教学当成是一种兴趣,从而在当中不断地吸收精华,让自己越来越优秀、睿智。教师职业理想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计划或规划,并在后期通过实际的行为来实现,很多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养,就会给自己树立一个职业理想,目的在于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教师需要正视自己的职业理想,很多教师在将职业理想计划出来之后,认为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就将其放在一边。实际上,教师必须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重任扛在肩上,并当成是自身的职业理想组成部分,理想职业也可以衡量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要想成就教师职业理想,就必须通过树立全新的教师教育目标、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综合职业素质等方法来加以辅助,从而开辟出更宽广的职业道路。教师队伍作为一个十分神圣且有力量的团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个教师良好的口碑和充实的工作经验,都是在一天天的工作中积累起来的。因此,为了實现职业理想,教师应当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自己的将来良好发展创造机会,锻炼可持续进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鹏,黄大鹏.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创新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模式[J].职业, 2016(21).
  [2]张斌.基于“四有”好教师培养的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18(5).
  [3]江道根.新形势下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XX学院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述[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2013.
  [4]梁萍云.“尝试练习”与职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6).
  [5]孙懿.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24).
  [6]郑茵.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4(11).
  [责任编辑 谷会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1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