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是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拓展思维的关键时期。而当下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以自己为主体,着重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和有序思维的训练。为此,新时期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索规律、寻找生活实践中的数学、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等方法,为学生成长创建一个宽阔的平台,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在数学有序思维上得到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数学有序思维 培养
  0前言
  有序思维就是办任何事情,在人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呈现出的一种顺序,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常会出现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很难改变。因此一个科学的有序思维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下一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处于6-7岁之间,思维都非常活跃,有很强的可塑性,正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转变的阶段,通常是周边的人说什么,小学生就想什么,毫无逻辑可言,为此,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培养孩子科学的有序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
  1有序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
  1.1小学数学有序思维培养的原则
  1.1.1站在数学角度上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有序性。
  1.1.2结合儿童年龄
  小学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对很多陌生事物都充满好奇,虽然思维很活跃,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事物都一窍不通。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从其认知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方案。
  1.1.3结合社会实际
  有序思维的含义是指人们在解决某一件具体事情时,从脑海中呈现出的一种解决顺序。其重点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思维培养的有效性。
  1.2有序思维培养的方法
  1.2.1从视觉上培养 “有序”
  视觉感官是一个人了解陌生事物、从外界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看一件事物可以由远及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多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讲,每天都会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为此教师要结合一年级数学知识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有序地看。
  1.2.2从思想上培養“有序”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但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而言,其有序思维并不健全,在数学学习中,通常情况下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去做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大大降低了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考的有序性。
  【案例呈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这一课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第一课,当学生们看到教科书第2—3页插图以后,我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看到了蝴蝶还有花。
  生2:我看到了小兔子、小熊还有小鸟。
  师:那你能数清楚蝴蝶和小鸟他们的数量吗?
  生1:我数出来有8只小鸟、9只蝴蝶。
  生2:我数出来10只小鸟、11只蝴蝶。
  生3:我数出来9只小鸟、11只蝴蝶。
  师:数量好多,把我都弄晕了,到底哪位同学数的数量是正确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数一数。我们先数小鸟,看图片的最左面,这是第一个,然后慢慢向右面看,第二个、第三个、接下来是第四个、然后是5、6、7、8、9,所以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全体):9只。
  师:同学们刚刚为什么数错了啊。
  生1:我刚才从最中间开始数的,结果右边有一个落下啦。
  生2:我把中间站树枝上的小鸟多数了一次。
  师:那同学们再按刚才的方法数一数蝴蝶的数量,看看是几只。
  生(全体):10只。
  师:真聪明,全对了。那同学们数一数其他的小动物和植物吧。
  生1:我数出来有4只松鼠、7朵花、1头大象、8颗树、3个蘑菇。
  师:数量好复杂,谁能把他们的数量由小到大的告诉老师呢。
  生:1头大象、3个蘑菇、4只松鼠、7朵花、8颗树。
  通过这样的课堂设置,可以引出面对1到10这些数字的学习,通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并条理清楚的把自己所看到的说给夕母以及同学,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
  2有序地说——在练习过程中指导“有序”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常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些时候,虽然也能解决问题,但是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合理、高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有序思维方式的培养,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整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案例呈现】
  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在学生完成了8的分成后,让学生写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 +  = 7 8   =
  笔者认为,这批学生入学不久,他们分析能力差,不能整体的思考问题,能写出一、两种方法就已经很不错了,要他们写出所有的填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我们首先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差异,看看他们独立写出多少种。在多次验证后我发现其实小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填法都写出来,只是大多数孩子在写的过程中都是无序的,我们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应该都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前,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  = 8自己尝试。发现有以下几种填法:   生1:4+4=8,3+5=8。
  生2:2+6=8,0+8=8。
  生3:6+2=8,5+3=8,4+4=8,8+0=8。
  师:我们这样写,很容易重复,也很容易漏掉,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4:0+8=8,1+7=8,2+6=8,3+5=8,4+4=8,5+3=8,6+2=8,7+1=8,8 +0=8。(从小到大)
  生5: 8 +0=8 ,7+1=8 ,6+2=8 ,5+3=8 ,4+4=8 ,3+5=8 ,2+6=8,1+7=8,8+0=8 (从大到小)
  生6: 0+8=8,8+0=8,7+1=8,1+7=8,6+2=8,2+6=8,5+3=8,3+5=8,4+4=8。 (一组组写)
  小结:师引导观察这三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做这样的练习时,一定要按顺序来写。这样才不会重复和遗漏。同时,我提出有的同学说,对4+4=8,印象很深刻,如果从4+4=8这里开始,你知道怎样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吗?大部分学生也能顺利写出来。
  在接下來的练习8   = 中,我发现班里有90%的同学都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所有方法完整地写下来。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方法的具体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如在 +  = 8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出了有序思考的几种方法:(1)从大到小;(2)从小到大;(3)分类。这几种方法是有序思考中最常见的,学生在做类似的习题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上。
  3有序地做——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有序”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教导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培养起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除了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和思维方式以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的设置一系列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思维的有序性与条理性。
  【案例呈现】
  为了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以下两道题目:
  (1)按规律接着画。
  ①△○△○○△○○○△
  ②△△○○△△△○○
  ③△○●△○●●△○
  这道题目是让学生观察图形出现的规律,推算出接下来的图形形状,很多学生在刚刚看到这么复杂的图形组合就会心生怯意,而且在找规律时也不知从何下手,常会一个一个图形的去实验,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2)按规律填数。
  ①1、3、5、(     ) 、(     )
  ②10、8、(     )、(     )、(     )
  这道题目,其是与上一道题目区别不大,异同点在于上一道问题在解决时会利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而这道题目是以数字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让学生去找规律。
  在解决以上两道题目时,教师要重视有序思维的融入,要科学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一开始就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倾囊相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才是思维的主体,要让其自主的养成有序思维的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小结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新时期下,教师要应结合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巧妙地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生有序思维,并培养学生利用有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在数学有序思维上得到个性化发展,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玉辉,庞素群,刘文玲,侯玉莲,李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2017.
  [2] 陈占忠,张清凤.浅议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学探讨[C].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6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