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经济管理专业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结合的翻转课堂实践引发的几点思考

经济管理专业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结合的翻转课堂实践引发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大多数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已不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要求,给学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带来困难。如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让计算机技术内化为一种计算机技能,而非只是等级证书,利用微课+项目教学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针对目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经济管理 营业利润 计算机应用基础 项目教学 微课 翻转课堂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办公系统自动化的广泛应用,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贴近专业和岗位,具有实用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严重脱节,需求不匹配的背后暴露出教学过程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状分析
  1.1入校新生已有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入到了各个领域。大部分入校新生在小学三年级或初中就已经开始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地域发展的差异,人员设施的配备,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导致虽是入学新生,但是计算机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1.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滞后,课程设置未考虑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我校覆盖了医学、农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75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每个专业对计算机的技能需求都不相同。比如说会计专业需要学习VB程序设计、EXCEL财务报表、数据库等课程,而旅游管理专业和美术类专业则需要学习网页设计、Photo shop等课程。目前整个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围绕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开展,教学大纲相同,考核方案相同,課堂教授内容与专业需求没有融合,没有衔接。虽然我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非常高,但计算机实际应用的实践能力却不高,甚至许多学生,毕业论文的排版都不能独自完成,求职简历设计也不美观。本应是内化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被应试化,陷入了“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同于相应的计算机技能”的怪圈。
  1.3用人单位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更趋于能力化
  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人, 2018年834万人,不足二十年的时间高校毕业人数增加了689万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了CIER指数(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2018年全年CIER指数为2.03。CIER指数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中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呈现出 “供大于求”的关系。用人单位借用霍尼韦尔的九宫格人才考评体系考评人才,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主要从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与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考量,人才评价更侧重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1.4素质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政府在推动素质教育,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向培养能力型专业人才进行转变。
  如何与用人单位所需的计算机技能接轨,如何让学生从应试教育转变为技能学习,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的观念,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我在经济管理系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做了一个尝试,把微课、项目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培养经济管理系学生计算机的实用型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实例
  在项目教学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以经济管理系会计专业实际工作中的利润表分析中PPT的制作一段节选为例加以说明:
  2.1课前准备
  (1)教学情境设置:典型案例——营业利润增加3%的可行性报告(利润表分析)。假设你是森淼公司的会计主管,上半年的营业结束,你手中有上半年度的利润表以及企业的收入费用类明细分类账。一个星期后要召开高管会议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下半年的目标利润,要求对上半年的利润表进行分析,并对下半年的营业利润率的增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要求在企业高管会议上听取汇报表对利润表的分析和可行性建议的陈述。
  (2)教学时间分布:PPT制作课程用时6节课(每节课50分钟,两节课连排,共三次。)第一次课布置任务,第二次课点拨引导,答疑解惑,修正完善,第三次课成果展示和评价(邀请了经济管学院的院长和会计专业任课教师)。
  (3)教学对象: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段2018级会计专业学生共40人,每5人为一组,共8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4)成果展示要求:每组派代表展示的时间为8分钟(7分钟讲解1分钟自评),展示完成后有3分钟教师点评(由专业教师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点评,由我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PPT制作的点评),15分钟学生互评。
  (5)准备工作:学生的智能手机下载雨课堂APP ,教师上传关于制作PPT有可能用到的微课(比如母版的设置,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设置,插入艺术字等十二个事先录制好的5—8分钟的微课)。
  2.2教学过程
  2.2.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分发国际大酒店上半年的利润表,以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案例带入教学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强的职业带入性。
  2.2.2任务分解,分组协作   教师通过五个问题((1)如何确定本次幻灯片的主题;(2)对利润表的分析需从哪几个指标入手,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对如何提高企业营业利润有什么样的可行性建议;(3)幻灯片的放映是否需要预先排演和录制,是否需要设置切换方式;(4)演示文稿的展示的整体画面风格的定位;(5)版式布局、配色方案、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等)来布置任务,并进行巡回指导。各小组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解任务,学生尝试任务并不断修改和反馈。
  2.2.3引导点拨,分析交流
  教师巡视时,要汇总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统一解答,当学生没有考虑到预设的问题时,教师要有侧重点的提问和引导,要及时查看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了解每个小组的实施计划的制订情况。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提交实施方案。
  2.2.4任务实施,成果完善
  任务实施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使用雨课堂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课,也可以看相关的慕课,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等不同的形式来制作演示文稿。各组根据尝试的实际情况,借鉴老师的建议,添加自创元素,从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的设置,色彩搭配,整体版面布局等方面对作品修饰、完善。
  2.2.5作品展示,总结评价(110分钟)
  作品评价主要由组长自评、评委点评、学生互评三个部分构成。作品评价的标准主要从编辑对象插入的多样性、编辑对象设置的丰富性、色彩搭配的均衡性、版面布局的合理性、专业知识的准确性五个方面来评价作品的成绩。在组间互评时发现,小组展示时学生听的很认真,观察的很仔细,给出的建议很中肯。8个组中,其中有两个组的作品已经比较成熟,另外的6个组虽然制作的演示文稿距离技术性、简约性、艺术性的要求还有些远,但对演示文稿的制作流程和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了。
  2.2.6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将自己手机拍摄的电子照片作适当的处理,制作一本声情并茂的电子相册,展示你的风采,秀出你的个性!
  3利用微课+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的反思
  (1)课堂分组时要注重小组成员的构成。在项目教学分组的过程中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个学生的层次、能力和个性都不相同,分组时在考虑学生自愿性的基础上,要进行组内的搭配分工,建立一个自愿互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更有效的进行组内协作,促成组间竞争关系的形成,更有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实效。
  (2)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要求大学毕业生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教师就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社会迅猛发展,新事物、新名词、新观念层出不穷,教师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精通一门专业,对其他领域没有涉猎的教师是要被淘汰的。作为教师要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以自己的处事态度和人格魅力示范引领学生。
  (3)课堂要始终贯穿德育教育。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高级性、方向性、专业性、学术性的特征,但最重要的是德才兼备。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受教育者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外,同时还要从教师的谆谆教导中习得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从而塑造能够影响其一生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应以身示范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要“先做人,后做事”。
  (4)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成长必定是要经历“想到—学到—做到”这个过程,在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就是“践行”。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质疑开始,勤用搜索引擎,进行潜意识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变换思维框架,而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在分组讨论的环节穿插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
  (5)课堂要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对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团队协作是社会创新的巨大动力,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1+1>2的规模效应。 团队协作是基于尊重成员个性,重视不同理念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节省内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配合的高效能整体。高校毕业生融入社会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要依靠团队协作的形式来激发其个人的潜能。教师有课堂的授课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课堂要注重溝通能力的培养。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无法与别人协作。沟通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公开展示,个人解说等方式来培养沟通的能力。
  (7)课堂要注重社会礼仪的教育。在财务报表分析结论展示的PPT讲解这一环节中,突显了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涉及到一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表情体态等各方面,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课堂的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人文素质和自身修养,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8)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方式和标准,增设专业案例设计考核。目前,大学计算机的考核方式,一直按照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水平来组织考核。证书不等于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技能应具备两个部分:一个是利用计算机办公的技能,主要包括文字输入、文字编辑、图文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网络应用与安全、互联网应用等基本技能。另一个是所学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学校应该针对专业岗位的需求,根据专业案例综合计算机应用增加专业案例设计考试,真正检验学生的践行能力,比如会计专业工资表的编制和工资的计算。只有真正掌握计算机技能并能熟练应用,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
  (9)“项目教学 + 微课”“慕课”的混合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相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相结合是未来素质教育、翻转课堂的主流。
  如何培养能力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整合。总之,培养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需要学校、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7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