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地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通过选题立项,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信息价值判断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建立研究活动模式,实施项目管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熟悉信息工具,运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深入探究课题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民族教育
  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四个核心要素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民族中学,我们必须正视少数民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相对薄弱的现状,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讲授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和基本常识,也不能满足于能利用信息工具解决一些日常问题,而是应当针对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背景,针对在这个数字时代成长的学生对信息工具接受和运用的优势,架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充分体验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商、合作、沟通、共享,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因此,寻找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成为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是一条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初步形成了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在领导力开发、创新力培养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团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选择指导教师,自主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开展,亲力亲为,学生兴趣浓厚,主动性强;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使得学生在思维方法、实施流程、操作技巧、协作意识等诸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少数民族学生信息技术基本能力较弱、合作交流观念不强的特点,我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指导,使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对照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可以让他们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上,都能取得提升。
  一、抓好课题选题,增强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需要,自觉主动地获取与处理信息。由于某些少数民族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较差,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往往在选题上面临困难,选题范围大多局限于校园周边或是课本上的内容,报出来的课题常常雷同、撞车,了无新意。于是我们设计了选题头脑风暴的环节,指导学生利用网络,通过分类搜索和热词搜索,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社会热点,从中寻找有意义的选题。信息意识还强调要能够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和指向的目标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我们在课题选题过程中,也针对学生选题空洞抽象、过大过难、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专门设计了立题评议的环节,指导学生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对课题进行筛选和修改,最终确定具有研究价值并能顺利研究的选题。例如学生在选题时,通过一条网上新闻了解到曾名列全国十大名陶的牙舟陶后继无人的现状,产生了传承牙舟陶制作工艺的想法,然后通过对课题价值和可操作性的评价,确定作为课题开展研究,并最终在当年的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獎。
  二、建立研究模式,培养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要求学生在信息活动中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建立模型,形成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由于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接触计算机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经验较少,因此成为信息素养中的一块洼地。表现在课题研究中,往往对实施研究活动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亦步亦趋,有的甚至弄虚作假。为此,我们指导学生对课题按照信息获取—处理—反馈的模式提炼关键节点,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的流程图、甘特图绘制思维导图,建立课题研究的流程模式。并通过outlook软件进行日程追踪,进行项目管理,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的瓶颈或是缺口,保证课题研究的按时进行。这样的安排,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来安排、管理自己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运用信息工具,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要求学生能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来完成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相对来说,由于手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少数民族学生对利用信息工具搜索信息并不陌生,但往往只是用于娱乐和浏览新闻,缺少数字化学习的系统性和自觉性。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加强了对数字化资源的收集整合的培训。经过指导,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利用贵州省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期刊和论文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在工具方面,他们对新工具的接受和利用更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在研究花溪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分布时,高一的学生会利用微信中的小程序来识别各种植物的类别,记录它们生长的位置,然后利用Excel来绘制数据地图。在创新方面,学生在研究安顺地戏面具时,提出对面具各个部分的文化含义进行归纳,形成部件,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整合。他们的奇思妙想给学校的课程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思路。在协作学习,知识分享上,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如QQ、微信,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异地合作、资源共享。例如在进行民族寄宿制学校医疗条件调查时,他们就利用QQ群,在全省高中开展调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四、深化课题研究,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社会责任要求学生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和伦理准则,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人文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自身文化背景,虽然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但往往显得抽象,与现代社会生活比较疏离。在这一点上,课题研究更具有它独特的优势。通过深化课题研究,把探究的目光超越校园,可以让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到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进步的社会,让他们能够在研究中触摸到发展的脉搏,了解到当今社会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那些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课题,还有那些关注民族地区发展的课题,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时代的前进,更为他们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的指引。例如,今年我校高一学生针对农村电商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对信息化社会中人际关系与商业经营产生的碰撞进行了自己的分析,虽然还有些稚嫩,却也反映出学生对信息社会的思考。
  总之,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社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的选题立题、方案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指导,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途径,我们可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掌握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增强信息意识,形成计算思维,实现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增强信息化社会意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朱志琦.新课标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9(4):72-74.
  [2]孙建荣.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5):91-92.
  作者简介:李承颖(1974—),男,布依族,贵州贵阳人,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6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