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冬枝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兴趣。下面,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
  运用修辞手法。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有效注意力比较短,学习时如采用“比拟”等修辞手法,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笔者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钟面模型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钟面上有3根指针,分别叫时针,分针,秒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时针又矮又胖,分针较高较瘦,秒针最高最瘦。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12,共12个数字。还有的学生观察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此时,教师适时点拨:时针、分针、秒针像三位亲兄弟一样,不仅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十分默契,要么同时运动,要么同时休息。时针小短腿,走得最慢;分针个子较高,走得稍快;秒针大长腿,走得最快。
  这样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感,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在教学“认识时间”时,首先请学生看多媒体呈现的钟面,告诉他们钟面上1小格代表1分钟,1大格代表5分钟。接着,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指着数字1~12,边指边读: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五十五,六十。请学生拿出钟面模型,伸出右手的食指,像教师示范的那样,边指边读。
  让学生动手指一指,动口说一说,动脑算一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为后面学习1时=60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并牢记了“时”与“分”之间的关系。
  增强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笔者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借助多媒体横向呈现四个钟面,从左往右,前三个钟面显示的时间依次是3:10、3:25、3:40,第四个钟面没有显示时间。教师先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交流,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一位学生说:我发现第一个钟面时间加上一刻钟就得到第二个钟面的时间,第二个钟面时间加上一刻钟就得到第三个钟面的时间,因此,我认为第三个钟面时间加一刻钟就得到第四个钟面的时间3:55。教师肯定他的答案,然后请学生拿出随堂本照样子画出第四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第四个钟面显示的时间是3:55,时针画在3和4之间,看起来接近4,但还不到4,差5分钟到4时。
  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解决数学题中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作者單位:黄冈市黄州区龙王山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