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时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式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择业就业也迈向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毕业生人数连年高速增加,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就业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的当前形势和背景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政策
  1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及背景
  1999年,国家发布新的教育政策,决定持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自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自2002年开始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是: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2011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2012年达680万 ,2013年达699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问题。
  2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陡崖式增加
  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连续数年扩大招生规模,因此毕业生数量激增,加上往届待业人员调整沉淀,往往要参与下一年度就业竞争,使得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后几年应届毕业生数量还会持续上升,就业会相当困难。
  2.2就业结构调整
  第一,就业制度改革必然改变就业结构。我国曾经的毕业分配制已然消弭,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倾向于市场调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精简编制;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转移,这些都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第二,产业结构变动必然影响就业结构。当今时代,科技昌明,机器生产逐步替代了人工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全自动化生产模式导致了大量职工下岗,下岗职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这些人的再就业与高校毕业生入职也存在极大冲突。
  2.3客观条件限制以及市场供需失衡
  改革没有一蹴而就的,常有诸多不利的客观条件对发展变更加以限制。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编制、户籍、各类指标和档案归属等多项内容管理存疑,如贫困地区生源进出条件限制、进京条件限制等。相关部门对于毕业生就业的申请报批手续过于繁琐,单位缺少真正的用人自主权,社会的用人制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契合改革不完善,这些问题都造成了部分优秀毕业生的流失。
  毕业生的市场供需失衡问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毕业生对各行各业选择不均,热门行业供过于求,而艰苦行业却供小于求;用人单位对985/211重点大学毕业生明显偏爱,对地方高校或低学历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前几年大幅减小;地区经济状况与机遇前景对就业者吸引力程度的差别,毕业生对前往北京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前赴后继,趋之若鹜。
  2.4能力素质不够且期望值过高
  如今,毕业生平均综合素质水平并不乐观,由于高校扩招,本科入学门槛比以往降低,高校培养学术不端现象也是广泛存在。当下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思想品德道德、政治觉悟等各方面素质却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提出上岗者要业务水平突出、诚恳踏实,还要求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重视体检情况和心理健康,强调入职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游刃有余的联动本领。可以看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入职者的品性和社交能力,对专业素养的要求逐步放松。因此,学生会干部,中共党员,思想品德优异、政治理论知识扎实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愈发炙手可热,当下,用人单位更渴望招募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
  3.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择业市场调解机制
  政府应监管统筹地方实施落实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启动、实施、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结合实际研究制订适应当地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鼓励涉农等专业毕业生到农技一线服务。
  在收入方面,政府也可以尝试采取措施予以调控,对于偏远地区的重点单位或条件艰苦的特殊行业,可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应届毕业生较大的优惠,以鼓励地区均衡就业。
  重视市场调节,深化改革,保证就业公平;适当放宽政策限制,加强部门联动,多方拓展就业渠道,让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不放松对高校培养方式的监督指导,在宏观上适当调整专业设置、控制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避免高校盲目的分配设置;微观上利用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主动为毕业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服务。
  3.2高校适应就业形势内变革培养方案
  高校培养方案调整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培养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衔接的专业型人才为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准确预测、论证就业形势,根据地方情况合理地确定专业设置,保证学生专业学习不与社会实践脱轨。同时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案,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3.3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对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而言,健康、知识、素养、品德、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只有综合发展,全面突破,重视品德培养与责任心养成,才有望从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扰。
  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及时的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在还未面临就业的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素养,完善自己的个人素养,端正就业态度,以最完美得表現应对短时间内难以缓解的就业压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祖权,武国剑,李祖永.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毕业生就业观转化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2] 周文霞,黄均雄.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与成因——一项基于文献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3] 郑焰英,陈东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纺织教育,2008(01).
  [4] 王冲利.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3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