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阶段性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晶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师而言更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合理地安排教学策略,让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音乐课堂;阶段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121-02
  【本文著录格式】朱晶.浅谈小学音乐课堂阶段性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20,03(06):121-122.
  小学音乐课程除了让学生具备审美情操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的能力[1]。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各阶段学生特点巧妙地运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同时也会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锦上添花[2]。
  根据学生的特征、教学需要和教学管理等因素来划分学段,小学可以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
  一、低段“游戏式”教学法
  处在1~2学段的学生年龄小,情感单纯,知识有限,好奇、爱动、爱模仿,要求他们体验音乐的情感是困难的[1],因此,《音乐课程标准》对于低段小学生的要求主要是能够体验音乐的情绪。根据这一要求,笔者认为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一)情景结合,游戏当先
  在《火车开了》音乐教学中,当老师要求大家一边唱着歌一边开着火车出发时,全班同学会马上欢呼着从座位上跳起来,有的忙着用凳子搭火车,还有的人自愿扮演“乘警”组织“乘客”上车,更有学生拉着老师来扮演火车司机。孩子们叫着“火车开啰”“火车开啰”!急于表现的心情令人感动。
  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内容有趣,形式灵活,全员参与,学习环境宽松、愉悦。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要平等和谐,才能形成审美情感的“心理磁场”,自然而然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二)激发参与,充分肯定
  在《龟兔赛跑》音乐游戏的表演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兔子蹦跳的动态各不相同,躺在大树底下睡觉休息的姿势也各不相同,表现小乌龟鼓足勇气一步一步向前爬行时脸部表情也各不相同,表现小乌龟得了第一名表现出来的喜悦时表演也各不相同[3]。为什么学生会有这么多不同的表现?笔者认为是游戏精神的激励,是游戏情境氛围的感染,是游戏角色魅力激发了他们内心的创造潜能。
  在音乐游戏化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因此,在音乐游戏化活动的评价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每个孩子独有的感觉、理解和表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审美创造,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更加大胆地、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化活动中来。
  二、中段“展开式”教学法
  处在3~4年级的孩子是小学的过渡期,他们的情绪也是由可塑性到逐渐稳定性的过渡时期,也是学习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把学生带入美好的音乐世界中,音乐老师要清楚地讲解歌曲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从而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要素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节拍、力度和速度,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旋律
  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特别明显,最吸引人也最令人注意。三四年级的孩子记忆力强,这个阶段应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旋律、感受旋律、学唱旋律并结合其他音乐要素强化旋律感受,启发学生用心灵感受旋律,用歌唱表现旋律美,结合旋律的流动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和感受。
  歌曲《捉迷藏》运用拟人化手段表现了“春、夏、秋、冬”四个娃娃顽皮、可爱的形象,笔者采用旋律线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把握整首歌曲的旋律走向,運用乐曲中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巧妙处理跳音和连音,熟悉歌曲旋律。
  (二)节奏节拍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旋律本身已经包含了节奏的价值。节拍是周期性的节奏序列,与节奏一起形成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赋予音乐以不断流动的活力。
  在《八只天鹅》一课的音乐教学中,试着用手拍一拍(也可以打出强弱的对比,感受歌曲突出节奏后的效果)突出节拍感后,小鹅摇摇摆摆的可爱形象就在音乐中活动起来了。
  (三)力度
  在音乐中,力度的处理对表达作品的情感、体现作品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力度上的对比,还能更生动地造成情感的变化,塑造出丰满的音乐形象[4]。对力度的处理一般结合旋律线进行,旋律线上行的力度加强,旋律线向下的力度减弱。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乐教学中,教唱时不妨先采用朗读歌词的形式体现句与句之间的强弱变化,让学生体会哪一句最能感动他,如何用声音表达?比如:每当我“轻轻的”力度应如何演唱,才能更好地体现生怕打扰到老师的情景;副歌部分第一段与第二段中的“啊~~”又要怎样演唱才能表达学生内心对老师的爱。通过歌曲的力度变化,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内涵,准确地表达情感。
  (四)速度
  速度是音乐表现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一首乐曲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速度,才能刻画一定的音乐形象,速度的不同和变化,常常引起音乐形象和感情的变化[5]。速度的变化最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教材中速度要素特别鲜明的歌曲,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
  红色经典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近代革命歌曲,也成为中小学广泛运用的音乐教材。歌曲具有明亮的色彩、鲜明的主题和质朴的表现形式。通过对速度要素加以变化的演唱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形象和情绪的变化,可以达到百唱不厌、百练不厌的效果。
  在音乐课堂中恰当运用歌曲中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主要音乐要素设计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由于音乐是综合性艺术,构成音乐的要素多达十多种,尽管每节课强化的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不能孤立体现某一要素,各个音乐要素往往要相互渗透。多种音乐要素的交替运用,才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起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   三、高段“情景式”教学法
  5~6年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会逐渐表现出个人的喜好与观点,甚至有些学生开始对音乐感到漠然。如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内涵,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中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提高音乐作品对学生的感染力,让学生尽可能地投入到演唱中去。
  (一)图文并茂,情景创设
  《红蜻蜓》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歌词富有童趣的日本童谣。曲虽短小,但是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深入体会到这首歌曲的美,笔者通过三步法进行授课。
  第一步:在展现情景画面的同时让学生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歌词;第二步: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使同学们的声音集中统一,然后再通过感情的体验去把握词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并付之于强弱记号,有节奏地读歌词;第三步: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一般的语言完美结合,使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让他们陶醉其中,情感得以升华。通过这三步的讲解,使学生们能有感情地演唱。
  (二)丰富课堂,开拓视野
  播放歌曲《告别时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情感,介绍这首歌曲的情绪,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引出莎拉·布莱曼及她的其他作品,包括音乐剧《猫》中的片段——《回忆》、欣赏莎拉·布莱曼与其他歌唱家合唱的作品。例如,与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多明戈合作的歌曲《永远的朋友》,找出两种演唱形式的不同,随后唱歌曲《告别时刻》的主旋律。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近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艺术魅力,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接受多种音乐风格的熏陶,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6]。
  四、总结
  通过轻松愉悦的音乐课,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陶冶情操和健全人格。作为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巧妙地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师生真情的互动中让学生在音乐中放飞思想,动态地、发展地、富有个性地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小学艺术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韩轶旬.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简谈[J].读写算,2012.
  [3]许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精神的渗透[J].科教文汇,2009.
  [4]郁文武等编.音乐常识问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5]本社编.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6]陈玥.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J].读写算,2014.
  作者简介:朱晶(1987—),女,本科,小教一级,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