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国内外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仍未达成一致,主要的争议集中于全部费用化还是有条件资本化。医药制造行业是研发密集型行业,研发占比高是其鲜明的特点。以医药制造行业的微芯生物公司为例,通过对其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模拟测算全部费用化处理,以期对《准则》的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9-012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426.72;F406.7;F832.51 文献标志码:A
1 微芯生物公司研发支出会计处理
1.1 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
微芯生物公司2016—2018年期末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分别为4 681.23万元、7 775.37万元、11 707.52万元,资本化比例分别为37.32%、45.15%、47.67%,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对于研发的重视。其资本化政策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标准是取得药品上市前最后一次临床试验批件。研究阶段起点为研发部门将项目立项资料提交公司审核通过,终点为取得药品上市前最后一次临床试验批件。研究阶段发生的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起点为药品上市前取得最后一次临床试验批件,终点为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对于开发阶段的项目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先在“开发支出”科目分项目核算明细,项目达到预定用途,例如取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形成无形资产时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分项目核算明细并开始摊销。
1.2 模拟测算费用化处理
由于医药行业研发活动具有特殊性,其未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确定,基于谨慎性原则,行业内存在公司对研发支出作全部费用化处理的情况。因此,模拟测算了微芯生物公司全部费用化处理的情况。若采取全部费用化处理,微芯生物公司2016—2018年的净利润变为-1 724.38万元、-740.63万元、-910.46万元,达不到在科创板上市的标准。
2 研发支出资本化合理性分析
2.1 基于准则的角度
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公司都按准则规定进行披露。财务报告的作用是向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正确确认和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十分重要。若微芯生物公司采取全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会出现明显的低估资产问题,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不真实,投资者也无法通过财务报告知晓企业研发的真实状况。费用化处理有违配比原则。微芯生物若将目前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部分全部费用化,会使没有经济利益流入的当期产生大量费用。从准则的角度出发,微芯生物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合理性[1]。
2.2 基于科创板上市的角度
证监会在以往审核核准制下的IPO时,对于研发支出采取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处理,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但是企业申报期间扣除研发费用资本化因素,即全部费用化以后不满足IPO发行条件的内容,一般会被认为构成IPO的实质性障碍。因此,绝大多数企业为了能够顺利IPO,会将申报期的研发支出费用化。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微芯生物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较高,在注册环节也受到了上交所的重点关注。排除资本化因素后,微芯生物公司2018年面临亏损,不满足科创板上市条件。
但是,公司对研究、开发阶段划分依据、涉及资本化项目的资本化时点及其依据等内部研究开发政策均进行了详细说明。公司在满足准则规定的条件下,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所涉及的信息进行了充分披露,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因此,微芯生物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充分体现了科创板背景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顺应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2.3 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
作为一家专门研发、生产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的公司,微芯生物公司一直以来都以“引领‘中国智造’,创新药物和创新医疗技术发展”为战略目标,将研发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该公司近几年的研发支出逐年上涨,2016—2018年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52%、62.01%、55.85%,3年在医药制造行业均位列第一。对于涉及资本化的研发项目来说,公司研发销售的第一个产品是西达本胺(外周T细胞淋巴瘤),于2015年成功上市销售,是独家发现的新分子实体药物,是国际上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中国首个以II期临床试验结果获批上市的药物,也是目前中国唯一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公司涉及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研发项目还有西达本胺(乳腺癌)和西格列他钠。西达本胺项目于2019年11月29日收到注册批件,药品即将上市;西格列他钠项目的上市申请在2019年9月19日被国家药监局受理。二者上市前的最后一次临床试验(均为临床III期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因此从研发成果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是合理的,向外界传达了公司研发项目的研发效率、研发进度及成果等。
3 研发支出资本化风险分析
3.1 开发支出减值风险
由于新药的研发周期很长,有时需3~5年,有时需10年或者更长。微芯生物公司2018年开发支出的账面价值达到了11 707.52万元,涉及两个项目,并且公司还有4个已经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若这些项目以后进入开发阶段的支出都采取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将直接增加开发支出的账面余额。研发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种不利因素,例如在研药物出现临床试验结果未能支持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临床试验完成却未能顺利拿到注册批件,经济及医药行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开发支出将面臨减值的风险,特别是研发失败都将给企业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3.2 增加未来期间无形资产摊销压力
微芯生物公司研发支出采取了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当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满足研发支出资本化的5项条件后,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开发支出”项。开发支出属于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但是该部分资产在将来达到预定用途转入无形资产之前都无法摊销,并且近3年来公司由开发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金额均为0。微芯生物公司2016—2018年的开发支出、营业收入、净利润逐年上涨,但是开发支出的金额都远大于净利润,开发支出与净利润的比值高达893%、323%、376%。高额开发支出在将来确认为无形资产后,会给未来各期间带来较大的摊销压力。
4 结束语
微芯生物公司将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相对于费用化处理具有合理性,符合《准则》规定,能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且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但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较高,要警惕其给未来利润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章永奎,杨翼飞.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试论研究与开发支出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02(1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7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