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相应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多教师还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具体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淡化了语法教学,甚至忽略了语法教学,对一些重点的语法知识都选择视而不见。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法教学对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正视自己在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不断改进自己的语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6-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6.015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紧抓英汉对照
   在當前的英语教学中,英汉对照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理念,尤其是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更是把这种教学模式作为主体。这是因为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由自主地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中的语法语义部分是可以一一对照的。由于英语和汉语并不属于同种语系,其语言组织习惯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这种对应关系实际上是不成立的,至少在句子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太过于注重用汉语解释的英语语法去对应嵌套,就很可能会出现语义解释不通的情况。实际上,这一点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但是教师仍然不由自主地走入这样的误区,这是受到了学生以及教师一直以来学习习惯的影响。在学生初次接触英语这样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和代入感,能够迅速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开始英语的入门,就会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不断强调英语单词的汉语意思,学生背单词除了要背字母的拼写之外,主要是记忆汉语意义。而这种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在接下来的句子语法学习中延续下来,导致学生在解释句意、分析语法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用其中文含义来分析句子的成分。然而,英语是一门情境和情感倾向很强的语言,无论是其词汇还是语法,实际上都比较灵活,在不同的情境下,很可能会表达与本义完全不相关的引申义,为学生的语法学习、句意理解以及句子成分分析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使得英语语法教学效率极低,教学效果差。
   (二)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
   不同于汉语,来自于西方的英语所适应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教学环境与汉语,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当前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却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关注到这一点,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都照搬了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法讲解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例如,教师在对“He often helps me do my lesson. ”这个句子进行学习分析时,往往会用拆分的方法,把句子中每一个单词的意思表达出来,然后根据意思找到句子的主干,也就是he, help, me,对于修饰部分often以及 do my lesson,则根据其所表达的含义确定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充当状语和补语的位置,进而判断句子的类型。这种教学方法细想下来实际上就是分析汉语句子的方法,只不过是加了将英语句子对应成汉语句子的一道工序,与英语语法真正的学习流程正好相反。英语单词的含义是十分多变的,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气能够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英语句法语法分析时,应该首先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句子的整体结构和主句,再根据单词以及语境理解句子真正的含义。所以用传统方式来进行英语句子的语法教学,根本没有办法将句子的真正情感表达出来,甚至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来说,光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会因为主从句的层层嵌套而产生误差,更不用说正确分析其语法成分。
   (三)单纯重视语法知识教学
   在初中的英语语法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单纯背诵。例如,在学习句子成分时,教师往往会把主、谓、宾、定、状、补这六个基本部分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进行记忆。这样学生对于句子语法的记忆就成了“宾语一般为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或动作;表语放在系动词后,表示主语的身份或特征;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通常由形容词,代词以及数词来担任”这种汉语文字型的知识体系,虽然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语法学习过程简单化,节省了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部分,但是学生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记忆,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会生搬硬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无法与自己的记忆对应时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后续的学习完全无法进行。而且这样过于枯燥的内容和模式也使学生对于语法教学的兴趣锐减,记忆和理解的效果并不好,导致了语法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无用功。教师带领学生用这种知识去分析句子,学生不仅无法做到理解,也不愿意参与到背诵的环节中,整体游离于教学之外。
   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确立培养语感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师来说,开展语法教学、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法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前提,实际上是明确语法教学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知道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最后要实现的目标以及最终要达成的效果是什么。英语语法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句子,对句意语义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真正要实现的是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和理解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传统的单纯背诵语法知识、用汉语语言的分析方式去分析英语句子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实际上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作为教师的直接目的。   语感这个词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于语言的直觉性了解,一些学生在考试中解答英语题目时,尤其是单项选择题中选取选项中合适的部分填入句子中这种题目,虽然学生本身对于句子的意思并没有完全的理解,但是却往往能够直觉性地选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这样的解答过程中并没有很系统的思考过程,只是凭借自己在诵读时的感觉进行选择,这就是学生的语感在发挥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语法教学,就能够避免学生在分析句子的过程中过于苛求句子中每个单词的含义,致使整个句子的语义不通这种问题。以语感为主语法知识为辅的方式來进行句子的分析理解,能够实现以句子通顺、表意达情为主的学习理念,这样才能够使语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实践型的语法教学方式
   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英语的学习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得已运用,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这样的观念,初中英语教师实际上并不是不清楚,只不过他们大多只把这种教学的理念放在英语的听和说这两部分,在读写的教学中并不关注其实践性,而是更多地以考试成绩、应对考试中的题目来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而在阅读和写作的部分,都离不开英语语法的学习和运用,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的语法教学并不是以实际运用为目标,而是以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目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英语语法的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实践性为中心,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表意的重点和情感的不同。教师在讲解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这三种时态时就可以用这种教学方式。关于过去的四种时态中,只有一般过去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另外三种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在时间点上进行区分,在记忆和分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所以过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时,经常会以一个坐标轴来表示这几种时态在时间点上的差别。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过去完成、过去进行和过去将来这三种时态的分析却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三种时态在时间点上都是表现为过去的一点,区别只是在于当时时间点上主语的动作和状态。而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则可以很清晰地将这几种时态的区别表现出来。以学生昨天晚上在家里写作业这个时间点为例,过去进行时表示的是学生在写的状态,完成时则表示学生昨天晚上的那个时间点已经写完,而将来时则是说在当时的那个时间点,学生还没有开始写。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这三种时态的不同之处,这样对于三种时态的语法知识就能够迅速地做到理解,学习的效率更高。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相应的情境将句子表达出来,这样能够逐渐养成学生句子分析以及语法学习为表达语义和情感服务的这种理念和习惯,增强学生语法学习的实用性。
   (三)构建多元化的语法教学内容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中,除了要对语法教学的目标和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之外,语法教学的内容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变革。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往往把语法当做单独的一部分进行,与其他几部分的教学完全割裂开来,导致了语法教学内容逐渐僵化,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无法进行匹配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着力构建多元化的语法教学体系,也就是说把词汇、语法、表达等不同的部分以主体或者是语法点为中心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法时不仅关注语法知识的记忆背诵,也能够关注语法知识在生活中以及在考试中具体的运用形式。这样,学生在进行其他环节的学习时,自然也能够通过这些部分与语法教学之间的联系回想起相应的语法知识,做到对语法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实力。
  参考文献:
  [1]梁叶枝.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相应对策[J].学周刊,2017(2).
  [2]张雪峰.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学习),2014(2).
  [3]李贵省.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