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充分渗透“工匠精神”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正向发展的必然措施。教师在开展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时,落实“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尊师重道、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理念,促使学生将“精神”与“技能”有机结合、全面发展,真正为学生逐步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机电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工匠精神”是精湛的技能、严谨的职业道德、精益的质量的有效整合,是现代社会对机电专业人员的理想要求。机电专业教师将“工匠精神”贯穿教育始终能够使学生在获取专业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挖掘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优化“工匠精神”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教育手段,拓展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切实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成为合格的机電从业人员。
1 丰富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机电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最终实现双向发展[1]。故而,机电专业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元、有趣的实践学习中吸纳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比如,教师可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堂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二次总结和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吸纳他人优点,并将其转化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长处,在趣味性的竞赛活动中逐步深化“工匠精神”,最终实现班级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2 拓宽教学平台
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参考,同时,机电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摸索,如:“数控机床”、“数控原理”、“故障诊断”、“机械制造”等。因此,教师就要拓宽教学平台,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的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协同一致,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机电专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
比如,专业教师以班级活动为载体,邀请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以专业知识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宣讲该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以及该行业目前出现的新鲜资讯和最新要求。在学生与企业人员产生交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和宣讲信息,设定全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提高职业素养、强化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有效拓宽自身的学习视野,并能够在校企合作通道的整合与调试中,进一步强化“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从而使学生在更加直观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3 落实差异化评价体系
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会因为多方原因造成较为明显的差异,如:个性特点、发展需求、家庭背景等,而这些差异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工作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内化“工匠精神”的同时,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最优模式。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感知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局限,以更广阔的视角思索职业发展,并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更具有难度、更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从而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要引导该层次的学生归纳、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技巧,帮助其余同学树立学习自信,建立学习共同体。对于学习能力、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并帮助其解决现有的问题,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技能,并不断向上突破。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阶段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弥补自身短板,迎难而上,从而使“工匠精神”根植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其在追求精益求精的技能时,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内化成职业意识,最终以敬畏的姿态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机电专业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始终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枷锁,拓宽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进而使“工匠精神”的精髓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其内涵进一步内化和吸收,最终实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工匠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建土.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探索[J].成才之路,2019(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