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来,中国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从解放生产力、依靠人口红利到逐步优化自身结构,打造供给侧改革、高端制造、高附加值的“中国创造”。前期我国汽车行业借着改革红利得到跨越式发展,但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思路有可能失去发展先机,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发展最终依靠的还是人才,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这轮调整的成败。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九大报告都表明了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立足所授专业,探讨了中职汽修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汽修专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56-02
谈到工匠精神,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瑞士钟表行业、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却忽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瑰宝,比如:被誉为“百工圣祖”的鲁班、撰写了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宋应星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其实“工匠精神”最早就是由我国现代杂家聂圣哲提出,他是匠士学位创始人,并努力让一线技术工人享有应有的荣誉、尊重。简单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涵盖了从业者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等诸多方面。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全国各个院校都在配合国家经济转型对成才的需要,进行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探索和研究。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些成绩,但同时也有一种声音,培养工匠精神的学生十分困难。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起源于我国悠久历史中德才兼备的各类手工匠人,发展于现代,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一)敬业
敬业爱岗是工匠精神几大内涵中最基础的一个,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只有敬业爱岗,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尚书》中古人就为我们留下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警示。如果从业者没有敬业精神,那么有再好的设备、再多的工作也无用,工作对他们来说只能是机械的重复,甚至是敷衍了事,对汽车维修行业来说就是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
(二)精益
精益是从业者对产品、作品品质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业者经过长时间在敬业状态下的积累,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都能支撑这种极致的追求。以测量汽车发动机气门间隙为例,这里使用的厚薄规,通过手感来判断间隙是否合适,但手感就不是语言能准确描述的,需要操作体验,而且实际操作中测量的准确性还受其他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厚薄规的选择、厚薄规使用手法、测量位置、厚薄规是否折损或出现磨损等的注意事项都是在操作过程中手把手传授给学生,并不断提高操作水平、维修质量的。
(三)专注
专注就是明确将来的方向,不被浮躁功利的气氛影响,静下心,有毅力,有耐心来专注所在领域的事物,发挥“钉钉子精神”才能快速成长起来。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以学习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技能、培养岗位能力,进入企业后以生产为主,在师傅的带领下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
(四)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敬业、精益、专注三种特质后才能更好地去创新,去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技术工艺上的创新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可以帮助更快地解决问题;思想上的创新可以找到突破口,寻找新的机遇。当然这样也是中职学生最难培养的,但是教育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想想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也能实现目标。
二、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中职学校培养的正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而一线工人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从行业层面来说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汽车行业一线工作,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具备了工匠精神基本意味着进入汽车行业新人具备工匠精神,这会推动我国整个汽车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前期我国汽车行业借着改革红利得到跨越式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现象,比如汽车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需大于供,缺口较大。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走在前头,那么有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发展先机,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二)从企业层面来说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具备了工匠精神基本意味着录用这些学生的企业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到实施,从教学到考核,从学生入学教育到员工入职,订单式培养最合适企业的人才。保证入职新人了解企业的文化,快速适应岗位,独立承担工作,具备工匠精神工作規范,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三)从学校层面来说
知识、技能、能力是学校输出的产品,而学生是这些产品的载体。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必然会受到企业的好评,学校的知名度、品牌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对学校的生源、遴选校企合作的单位、学生就业择业等诸多环节形成有利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发展。 (四)从学生层面来说
学生是工匠精神最直接的受益人。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特质,在进入企业实习时,因为前期校企合作、操作的规范性就已经占了很大优势。再加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特质,学生就很容易从其他实习人员中脱颖而出,被录用成为正式员工。而且工匠精神在学生入职企业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他们更容易得到企业认可,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汽修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探索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需要通过外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因此在考虑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时,首先要考虑汽修专业的特点,接着形成一种能考查工匠精神的学生评价方式,然后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最后思考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方法。
笔者结合我校经验以及自己的思考,针对汽修中职生工匠精神培养提出探索建议。
(一)学校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统筹全局
校领导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重点工作来抓,从上到下统一认识,抽调骨干成立专门办公小组,明确“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思路、方法,并部署开展工作。明确目标,培养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提炼“工匠精神”的内涵、核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转变为自己的职业素养。制定时间表,到汽车维修企业一线调研,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沟通了解诉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成长规律,制定并反复推敲论证融入“工匠精神”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任务落实到人,有序开展工作,边试点边总结,取得成效,全面铺开。验收检验,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安装时间表验收检验“工匠精神”融入效果,并根据效果做出相应统筹、调整。沟通各个科室、部门定期举行汽车文化节,营造浓郁的工匠精神气氛。
(二)企业全力配合,全程参与培养方案
校方与企业达成共识:毕业生具备了“工匠精神”,即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特质,不但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获得更好发展,也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效益,获得更多利润。企业汽修认识到加深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派遣技术骨干担任学校汽修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指导专业建设发展。企业配合,学校调研行业发展方向,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特点,研究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的技能要求、具体从事任务等第一手资料,并综合学校、企业、学生情况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并定期接受学生到汽修企业认知感受真实的岗位,实习以“9S”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施行养成教育。学生实习阶段,选派技术能手以老带新,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并按正式员工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对实习期满,考核达标的学生按入学时签订的协议录取。同时学校也承担汽修企业人员培训的责任,不定期派专业人员到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三)教职员工推进,因人因时因地育人
全校教职员工统一认识,全员参与共同育人,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参与人员角度:公共课老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职业道德、职业规划、吃苦耐劳等内容教育,潜移默化感受工匠精神;专业课老师及企业的技术能手,以汽修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等内容教育为主,渗透汽修专业职业道德,言传身教手把手践行工匠精神;班主任建立和谐的班集体,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学中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多使用头脑风暴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小组讨论替代单纯的你讲我听,让学生会分享善表达。将汽修专业学生岗位工作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分组竞争完成任务,既有竞争又有团队合作,在良好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汽车专业角度:汽车维修是质量,是关系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事,不容忽视。要将汽车维修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与课程对接,尤其是实践环节对接,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规范的操作。突出现代学徒制的优势,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将工匠精神内化。突出校企合作的优势,进入真实汽修岗位,体验感受,去参与维修岗位的作业,践行工匠精神。
(四)学生积极参与,享受过程成就自我
在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学生可参考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表和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专业方向。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可参加汽车专业的兴趣课堂,在老师辅导下进行各种尝试,观摩高年级学长的竞赛,还可在电脑模拟进行认知,验证想法。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可以除课程实习外,课外可在社团进行汽修岗位相关内容的实践,并可以将自己的成功放到汽车文化节,参加学生作品展。同时可报名参加校内各类汽修相关竞赛,成绩优秀的可代表学校参加其他等级竞赛。三年级学生除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专业素养,社团里学会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各类实操。
参考文献:
[1]徐章燕.解读立体化的工匠精神[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34-35.
[2]张士印,楊静.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探索: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246-247.
[3]彭晨,焦爱新,王治雄.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7(18):11-13.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