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学校层面,要提升办学水平,建设校园文化;改善校园风气,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培育途径,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层面,要加强师德建设,做好学生表率;弘扬师道精神,关心學生发展;加快制度建设,保障教师权益。学生层面,要明确行为规范,加强互相监督;倡导尊师重教,形成教育合力;强调工匠价值,树立正确观念。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40-02
   “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知识又懂技术的创造型劳动大军,加快工匠精神在全社会的示范作用,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树立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早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成为中国实现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在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能否培育出“大国工匠”,对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职学校长远发展以及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人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缺少教学资源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在当前中职学校设备设施配置中,学生所获得的教学资源大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很多学校无论是实训设备还是活动场地都配置不全,学生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导致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无处着手。
   2. 校风学风不良
  由于生源的原因,中职学校的校风学风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积极性差,逃课、抄袭作业现象屡屡发生,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缺乏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难以开展。
   3.实训实习管理不到位
   调查发现,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实习的最终目标,一部分学生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符,实习过程中教师缺乏跟岗管理,导致实习过程管理不到位。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匠精神培育认识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存在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
   2.师道精神缺乏
   调查发现,部分中职学校教师缺乏必要的师道精神,传授技能过程中不能倾囊相授,缺乏使命感,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佳。
   3.教师权益缺乏保障
   部分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伤害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学生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学习自觉性差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为中考落榜生,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学习基础差,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厌学情绪较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缺乏尊师重教的意识
   从调查中可见,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有尊师重教的观念,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践行。如,学生对教师的无视,导致教师上课就是在唱“独角戏”,还要花很大的力气管理课堂纪律,这种现状给教师培育工匠精神带来很大的困难。
   3.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很多毕业生只能在流水线上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产生怀疑,造成工作不积极、不敬业,影响了工匠精神培育的质量。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作为“大国工匠”,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培育目标和要求。这既需要学校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校园风气,又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层面
   1.提升办学水平,建设校园文化
   为了使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内心,学校首先要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将尽可能多的资源提供给学生。这就要求各中职学校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不断增强学校的硬件实力,在教学设施、实训设备配置、图书馆建设以及文体器材配备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学习、掌握技能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其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校园的活动场所与竞技场所加大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形成立德树人的良好风气。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2.改善校园风气,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校风对树立工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中职学生不尊师重教的现状,各中职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回校举办讲座,讲述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突出工匠精神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学校还应当加强大国工匠的事迹宣传,例如通过宣传胡双钱、管延安、孟剑锋、张冬伟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懂得只有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拓展人生价值,实现个人的梦想和伟大的“中国梦”。    3.拓展培育途径,开展实践活动
   只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才能真正达到工匠精神培育的目的。
   首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国内外的顶尖技术,从而发现不足,开阔视野,引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在办学过程中,各中职学校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方针,经常性地举办校内技能竞赛活动,在活动中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甚至世界技能大赛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技能竞赛,中职学校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为各级技能大赛选拔人才。
   其次,要加大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认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产品质量的意识和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推行“新型学徒制”,采用以师带徒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
   最后,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匠精神素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譬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读书会等形式,学校从不同侧面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把工匠精神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用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师层面
   1.加强师德建设,做好学生表率
   只有教师率先垂范,以“敬业”“精业”“奉献”的工匠精神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带动学生形成对工匠精神的认可。
   首先,要有“敬业”之心。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职业素养感染影响学生。
   其次,要有“精业”之能。教师的职业水准、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与技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只有学生认可,教师的授课过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到专心为学生、精心育人才。
   最后,要有“奉献”之德。教师只有自己向大国工匠看齐,时刻保持一颗奉献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职业教育事业,才能培养出一批经得住考验的、优秀的大国工匠。
   2.弘扬师道精神,关心学生发展
   首先,要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其理论基础、掌握技能的水平都存在差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一种方法,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一些有潜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度增加学习内容。
   其次,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着想,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最后,要鼓励全员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精英教育,又要普及大众教育,为工匠精神的广泛传播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管理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待人处事,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各个细节上,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加快制度建设,保障教师权益
   首先,加强奖励。在考核过程中,加大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对在工作中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教师设立专门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做出成绩。
   其次,改革评价机制。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保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动力。
   最后,倡导教育服务意识。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部门要加强服务意识,积极配合学校加大工匠精神培育力度,保障实施过程顺利有序地开展,真正为教育服务。
   (三)学生层面
   1.明确行为规范,组织互相监督
   首先,加强行为规范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次,将各项行为规范细化到每个环节及每项活动,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同时开展评比活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秩序感和荣誉感。
   2.倡导尊师重教,形成教育合力
   在国家层面,应加强立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在社会舆论方面,应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价值观;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增强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工匠精神的发展。
   3.强调工匠价值,树立正确观念
   首先,加强就业指导。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就业心态。
   其次,正确把握机遇。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对待机遇,明白机遇的必然性,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遇到机遇,并把握住机遇。
   最后,转变传统观念。倡导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转变“传统的职业技能低人一等”的观念,克服“唯学历论”,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荣誉感,使工匠精神的培育拥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礼莎.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校师道精神思路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5):19-22.
   [2]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3]薛栋.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5):8-12.
   [4]臧志军.两种“工匠精神”[J].职教通讯,2015(28):3.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