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妇乐为有米之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却干瘪乏味,究其原因是“拙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练就“巧妇乐为有米之炊”?首先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其次有了寫作材料,还要学会组织,重视语言的积累。最后还需坚持勤奋练笔,因为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这样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乐在其中。
  【关键词】提炼素材;丰富语汇;勤奋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121-02
  【本文著录格式】席庆艳.巧妇乐为有米之炊——作文有效教学浅探[J].课外语文,2020,19(15):121-12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且这个源头源源不断。可实际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头就疼,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才勉强写出一篇,而这样的文章往往寥寥数语、内容干瘪,更别提文采了。究其原因是“拙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是指没有相应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积累。因而就要从生活素材、语言积累方面做好充足的储备。那如何把学生由“拙妇”练就为“巧妇”,则还需要勤奋练笔。“巧妇乐为有米之炊”,这是作文课上,语文老师想看到的现象。总结多年来的作文经验、教训,我有些许教学心得,与同人共勉。
  一、生活积累,提炼素材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晨起暮落,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运用得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正如清代袁枚说的“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到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去观察。如春暖花开时,带领他们到村间田头去踏青;盛夏,让他们去捕捉鸣蝉,听取蛙声一片;金秋,可以让他们走进果园、田野参加采摘,目睹收割,体会付出才能收获;隆冬,带他们去感受岁寒三友的高洁,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玩耍,在玩耍中观察,在观察中感悟。这样的活动一多,训练一多,学生慢慢就提高了观察能力,自己一个人活动时也能做些分析,逐渐储备丰富的写作材料。
  二、诵读积累,丰富语汇
  如果说生活素材是一颗颗珍珠,那么语言文字就是串联珍珠的丝线。可见要写出一篇文章,生活素材和语言文字缺一不可。巴金曾说过:“现在有两百篇文章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多具体的东西就是语言文字撑起来的。那么如何积累语言材料呢?首先被选入课本的一篇篇文章就是极佳的学习材料。课堂上带学生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感知文章的框架结构。学习生字新词,摘抄好词佳句,对于特别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熟读成诵。这是课堂上积累。其次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阅读方法自然就会派上用场。有法可依,学生读的兴味就会愈浓。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上写的:“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写作文的真谛。
  三、勤奋练笔,乐在其中
  有了写作素材,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即有了充足的“米”源。如何练就“巧妇”?还需坚持勤奋练笔,因为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巧妇”又有“米”,写起文章来当然是得心应手,乐在其中。学生作文可以写实,又可以写虚。实从观察中来,虚从想象中来。如果说文字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这就是所谓的“情动辞发”。
  (一)“巧妇”乐为观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例如学校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在赛前,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比赛场面、典型人物。由于学生亲临现场,故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接下来的拔河比赛是我们班和四(2)班两班对垒。只见两班的运动员各个摩拳擦掌,身体微微往后仰,后面同学的脚尖抵着前面同学的脚跟,眼睛紧紧盯着裁判员。只听一声哨响,运动员一起使劲往后拉。我们班的同学各个如猛虎下山。只见排在最前面的班长王家玮琪脸憋得红红的,牙咬得紧紧的,连眉头也皱成了一个‘川’字。旁边啦啦队的加油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比赛场面中,典型人物是王家玮琪,小作者把她写得很详细,而对双方的队员,写得较简略,这就像一片绿叶衬托出王家玮琪这朵红花。
  (二)“巧妇”乐为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文学作品。在新教材里有许多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改写古诗,可以让学生扩写文章,可以让学生补写文白,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如我在执教了《神奇的克隆》后让学生以“假如我会克隆”为题展开想象,并写话。学生对“克隆”这一高新科技特别感兴趣,让他们展开想象写话早就乐此不疲。学生稍一思考便刷刷地写起来。这是其中一位学生写的片段之一:“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种好品种的水稻,让农民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许多和平鸽。因为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我希望现在或者未来都没有战争,只有和平;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许多‘地动仪’。因为我国南北地震带经过四川,所以我要让‘地动仪’在四川放一个,这样一来,四川的人们发现几天后有地震的话,就可以去其它地方避震了……”美好的想象折射出孩子金子般的心灵。通过想象,让学生在巩固课文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他们作文的创新能力。当然,想象不局限于依托课本,只要善于想,想象无处不在。
  (三)“巧妇”乐为情动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习作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情动而辞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就易敞开心扉,表达真实情感。在《给妈妈的一封信》中,我们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妈妈,您在哪里?我真的好想您!虽然我没有见过您,但无数次我在梦中遇见您,无数次我想您泪水打湿了枕巾。整整12年了,妈妈,虽然我不知道您当初是为何离我而去,但儿子想您一定有您自己的苦衷。妈妈,我想告诉您,爸爸已日渐苍老,苍老到别人都以为他是我的爷爷,曾几何,爸爸拿着您的照片发呆。妈妈,您在哪里?您听到了儿子的呼唤了吗?妈妈,快点回来!妈妈,早点回家!”多么情真意切,真是字字含情,句句含泪!我不禁被他感动了,这是因为他敞开心扉写出了心里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可谓“情到深处自然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更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教育的理论是古老的,而实践是长青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定能让作文教学呈现出一幅幅“巧妇乐为有米之炊”令人喜悦之景。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孙建龙.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叶圣陶.叶圣陶讲作文[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6]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