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教学,教学生做好“无米”之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面对作文话题,有立意,却苦于没有生活体验,没有写作素材。作文,处于一种“欲炊”而“无米”的状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积极活泼生动的写作氛围,激活学生已有之“米”,给予学生确无之“米”,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开阔学生写作思路,使学生身临其境,心临其境,做好“名无米、实有米”之炊。
  关键词:作文教学;体验的给予与激活;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面对作文话题,有立意,却苦于没有生活体验,没有写作素材。作文,处于一种“欲炊”而“无米”的状态。怎么就没有体验呢?十几年的生活积累难道就全无痕迹可循?
  其实,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有的,只是呼之不出而已。海门吴勇老师研究的“童化作文”真義就是写作内容的“活化”,用儿童文化激活写作教学,激活生活体验,让学生能从生活经历中提取合适的写作素材。纵使学生真无体验,师者也可带着学生经历,给予切身的体验。福州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教学践行的其实就是这一理念。
  笔者就如何教学生做好“无米”之炊——如何给予或激活小学生作文体验进行论述。
  一、作文体验的给予
  老舍先生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作文教学中,教师如能还原生活本味,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情事物,学生有了体验,有了素材,写出好作文来就不是难事了。
  叙述一个足以说明问题的案例:
  作文课前,要求拿出红领巾,对折,再对折,好,蒙上自己的眼睛。从第一排开始到前面来练习踏步。哈,好玩儿的开始了——小心地摸着、走着,上前,踏步,上位——完了,方向走反了,瞧李泽鑫,怎么也找不到座位,第二组的他跑到第四组了,上哪儿找呢?他摸呀摸呀,怎么个个位置上都有人?——笑死我了!我使劲儿地憋着,眼泪都笑出来了,就差没笑出声来。该冯雨琦这一排上前了,她怎么就跑不上前啊?噢,原来她中途拐弯儿,正好摸上李泽鑫的座位了,瞧她站那儿,方向不分,摸不着头脑了。周克淼摸索着还是撞上了人;沈星雨那丫头,找不到位,急得脸都红了……好了,我们就这样蒙着眼再玩一次猫抓老鼠的游戏吧。嗨,看来,很难哪!
  拿掉红领巾吧,同桌间说说想说的话儿吧……俺也按捺不住,终于,边笑边讲,断断续续,把好玩儿的都讲给学生们听了,学生们笑傻了。下次还玩儿吗?不玩了,不玩了!学生们舞着红领巾:姜老师坏,姜老师你太坏了。是吗?我一脸坏笑。
  一师姐在微博上留言:真有意思呀!学生们能看到这滑稽的场面吗?有机会我也要让班上的学生尝试下!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不在“看到”,而重在内心的体悟。这就是我针对苏教版语文教材四下第七单元习作——写一次体验活动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的教学设计,没有理论的讲授,学生们却写得比较成功。
  二、作文体验的激活
  刚开始教作文时,我也未能摸索出好的教学方法。每逢作文课,刚提出一个写作的话题,学生都会苦着脸说:“我没东西写。”“我没做过这样的事。”后来,从“教师写下水文”中,我得到了些启示。此后,每次要求学生写作之前,我都会根据写作的题材,自己先“说”一段“下水文”。比如“童年趣事”,我就讲小时候的故事;“我的老师”,我就给他们讲述我中学时的老师……每次讲故事,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等我的故事讲完了,他们好似一下子受了启发,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倾吐的欲望使得他们未待吩咐,就开始和同桌交流。此时,再让他们写作,谁也不说无话可写了,教室里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
  三、给予与激活的策略
  策略一:在音乐中学抒情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特有的抒情方式有助于渲染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将音乐带进写作课堂,利用音乐创设特定的作文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有一节习作课,我指导学生写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这一题材的习作本应是很动情的文字,可学生每每写起,笔下却总是老掉牙的几个固定模式的情节,并无真情实感。其实母爱在生活中处处存在。这次习作,我提醒学生,作文的选材开口要小,要力求从小处看到大的世界,写出深刻的意义。然后,我从网上下载歌曲《感恩的心》,将歌词抄在黑板上。我与学生们一起读歌词,一起听歌。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在教室内回响,母亲为自己操劳辛苦的往事一一涌上学生们的心头,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噙着泪花,拿起笔,成功描述出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借助音乐进行作文教学,那种微妙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真正是“心临其境”,水到渠成!
  策略二:在自然中学写景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与青少年谈写作时,强调了写景的重要。他说观察生活是一种享受,建议我们给学生们提供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陶行知先生也说要“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
  当学生们对作文的态度从“怕”过渡到“不怕”的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学写景。初学写景,学生们往往都信心不足。我鼓励学生们不用担心,我带着学生们走进自然,让他们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烟雨朦胧,我带学生们漫步雨中,感受雨、描绘雨;白雾迷茫,我和学生们雾中穿梭,眺望远景,感触近物;桃红柳绿,我约学生们河边嬉戏,看轻风拂柳,听水声淙淙……于是,在学生们的作文中就有了“我贪婪吮吸着这雨后的新鲜空气,它掺和着泥土的芳香,草儿的幽香,沁人心脾”这样清新的语言;有了“‘哗啦哗啦——’雨从天而降,毫不留情地使出浑身解数撞在大地上,又很快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激情文字……
  策略三:在观察中学状物
  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学生们怕写物,尤其是写植物。为了帮学生们克服畏难情绪,在一堂作文课前,我从路边采来两枝野花——一枝月季、一枝紫薇。我把花插入一个普通的水杯,然后从几个角度几种距离对花进行拍摄,配上优美的音乐。课上,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动态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近距离地观察杯中花。他们兴趣盎然,观赏后在音乐声中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文字,如:“星星点点的红色,聚成顽皮可爱的小朵儿,如同一群群山野里的小女孩,活泼而清丽……”
  策略四:在游戏中写活动
  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玩中学,是最为学生接受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帮学生积累素材,学会写活动,我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玩,一边记:春游、垂钓、野炊、拔河、包饺子、贴鼻子……学生们亲近了大自然,玩得愉快,作文写得也轻松。
  策略五:在琐事中写生活
  我常常会布置学生们回家做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情,参与这些小事情,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们往往能写出不少好的纪实性文字。譬如《生炉记》,写了自己亲手引燃火炉的过程;《夏天的另一种感觉》,写了炎热的夏天,帮妈妈在厨房拣菜的细节和事后自己的感悟。
  杨再隋教授说: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冰心说:写真情实景比扶头苦想、拼凑抄袭容易得多。
  在生活中体验真情实景,在体验中写作,写出的文字才能“生根”。没有体验,没有真实的感悟,闭门造车,写出的文字只能是在沙滩上搞建筑——立不住脚。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身临其境,心临其境,在体验中学写作,有感而发,学得快乐,写得轻松。
  参考文献:
  程少堂.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J].中国教育报,20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