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散文无法,贵在得“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散文作品时要围绕散文的特点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围绕散文语言美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语言,围绕情感美的特点感受对话中的情意,围绕意境美的特点展开审美赏析,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尝试在随文练笔中锻炼能力迁移。这样学习才能体现出散文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散文;教学策略;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040-01
  【本文著录格式】薛玉萍.散文无法,贵在得“法”[J].课外语文,2020,19(15):40,42.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含有丰富的情感,充满了意境美。在指导初中学生学习散文时,若将其等同于其他的文体形式,那么学生很难品味出散文独特的特点。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散文的特点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散文的精髓。
  一、咬文嚼字,品析语言
  学者周汝昌认为要想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就要先学会咬文嚼字,这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散文的特点也是语言十分优美,所以就更要围绕文字展开赏析和品味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赏析,找出作品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词句,说说作品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并思考自己在创作时要怎样展现出类似的写作效果。
  《春》一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作者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展现出了春天之美。我在教学中便围绕该散文的特点,鼓励学生尝试咬文嚼字,斟酌分析作品的语言,感受其语言美。以作品中描写春树的一段话为例,就能看到作者运用了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展现出了花开得又快又多,同时也体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此后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则将比喻和排比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展现出了春花的种类繁多,体现出色彩十分鲜艳。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我鼓励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分析其语言特点。
  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散文作品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句,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韵味,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作者的超高文笔。此外,学生还会在咬文嚼字时发现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只有仔细揣摩,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精准、生动、传神的特点,掌握散文语言美这个特点。
  二、展开对话,感受情感
  学者余光中认为在一切文学类别中,散文是最难作假,最难逃过读者明眼的。因为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真情实感,散文中的情感是真实的,也是直白而没有伪装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散文的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尝试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波动。
  《紫藤萝瀑布》一文看似是写花,但实际上却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我首先鼓励学生找出作品中形容紫藤萝瀑布的句子,说说作者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学生认为:“作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朵比喻成‘张满了的帆’。”此时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为何要如此比喻:“张满的帆象征乘风破浪,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这样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的期盼。”在理解了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后,再来阅读最后的抒情部分,学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最后将花和人联系在了一起,抒发了对于人生长河的感叹。虽然人生有很多不幸的事情,但是最终还是有希望的。”这样学生便体会到了作品中凝聚的深厚情感。
  在散文作品中,有时作者通过直接抒发胸臆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但有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鼓励学生尝试深入到文本中,和作者进行对话,尝试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并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浸入意境,指导审美
  意境美,这也是散文作品的特点之一,所以在指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赏析,鼓励学生进入到散文的意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境美。首先要鼓励学生尝试感受作品中展现的各种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给人怎样的整体感受,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不选择其他的意象,这其中是否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了意境的作品,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作者营造出了一种温晴的意境,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体现出这样的意境的呢?”学生在探究了作品的内容后,提出了自己的感想:“作者将自己眼前所看见的事物和自己的心灵感受结合在了一起。其实,济南的冬天一样也是会下雪的,并不是四季如春,但是作者的心中却感到很温暖,因此济南下了一些小雪后,反而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产生了温晴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审美赏析,学生进入到了“温晴”的意境中,体会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审美赏析和创造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引导其展开积极的赏析。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提升对美的感悟。
  四、随文练笔,迁移应用
  随文练笔的活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在阅读了精妙的散文作品后,很多学生会心生感动,希望能通过自主创作的方式展现出自己对美的独特思考。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作,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学习了《散步》后,我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尝试展开迁移运用。“作者所写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但是,从中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孝道,体会到中年人所承载的责任。那么,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生活的感悟呢?你能否从一些小事情入手,写一下自己的感悟呢?”这促使学生思考作品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加以借鉴利用。有学生便写了一件小事情,写了自己的食量逐渐变大,而爸爸妈妈的食量却变少了,借此表达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也应该逐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以前是爸爸妈妈照顾自己,但是现在应该轮到自己保护并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这样的作品以小见大,体现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创作散文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散文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充分认识到散文的写作目的其实就是写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生活的启迪。这样学生就真正掌握了散文这个文体的特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阅读,尝试围绕散文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入手展开阅读活动。把握住了散文的特点后,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审美感悟,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杜利平.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
  [2]罗贤华.探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現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6).
  作者简介:薛玉萍,女,1990年生,中学二级,本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