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建构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艺术领域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活动目标、活动原则等方面理应符合新《纲要》的精神。对此,从分析《纲要》入手,谈谈新《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一些主要观点,探讨泥塑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的原则。
  【关键词】幼儿园 泥塑活动 艺术教育 建构评价
  传统教育重视表现技能和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新《纲要》在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喜欢参加活动”,在原则部分提出“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些表明新《纲要》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作为了教育的核心目标。泥,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手工材料,特别是泥工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充分运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不同侧面,其空间立体感获得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逐渐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体验玩泥巴的乐趣。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文化艺术,还可以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那么,对泥塑活动的建构有什么策略呢?
  一、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幼儿只有对泥工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运用眼睛去观察、运用大脑去思考,运用双手去操作和探索,这样才能促进其捏泥潜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泥工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具、语言及其他活动形式对幼儿兴趣的诱发、调动作用,始终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本身。
  二、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在用橡皮泥进行泥工活动时,有的孩子把桌子上、地上沾满橡皮泥,不好清洗。因此,在泥塑活动的环节,加入良好习惯的养成很有必要,一个是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和独立意识,做事有先有后;二是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每次活动结束,引导孩子们把地面、桌面收拾好。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为孩子专心的创作提供了前提,这也是泥工活动结束后唯一的一个硬性的评价指标。
  三、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纲要》中也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體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泥塑活动,是以其认知发展为线索,是幼儿自发的或在成人的引导下,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认知和感悟产生的体验和感受,用自己创造的造型和图形符号,以稚拙美的表现手法反映童真、童趣的个性情感过程。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孩子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手和脑,是自己的创作。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并给予欣赏与鼓励,让每一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泥工活动中,由于幼儿个体差异和捏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我采用面向全体与因人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捏泥活动中注意观察,清楚了解幼儿实际水平,这样指导时才能有的放矢。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交谈、互相协作,在自己学会的同时帮助同伴共同进步。在大胆尝试过程中,还学会了共同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样,幼儿改变了过去有困难就请教老师帮助,缺乏自信心的依赖性,养成了动手动脑、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还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共同体验到了泥塑活动的快乐。
  四、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其《创造与心智》一书中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较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随意“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
  孩子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所以我们应及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多使用表扬、激励的语言。因为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对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教师应给予肯定,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从中体验到成果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进行创造性劳动,培养创新能力。不仅如此,对于泥工作品,我们还应放到展板或封存袋里,然后贴上幼儿的姓名,供幼儿和家长的欣赏,这样大大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还让孩子在观摩欣赏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同时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当幼儿得到夸奖后,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也就更加高涨了,从而更大胆地表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五、家园配合,共同开展泥塑活动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手中握住一团泥,对他来说是多么的轻松、愉快。可是我们往往会目睹与之相违的一幕幕: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准备“创作”时,旁观的父母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关爱,提醒他们:“你应该先到陈列架前去看看,选一个照着样子做”;当孩子兴高采烈地举起手中作品,给父母看时,大人们又会说:“这是什么呀?“你看旁边的小朋友做得多像呀”。针对家长对泥塑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评价,我们要多交流、多沟通,转变家长观念,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的创作,做到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在家庭中进行幼儿泥塑活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空余时间,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在家长面前露一手,得到夸奖后,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也就更加高涨了。我们在一日活动结束后,给幼儿布置任务,使家长和幼儿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作品。这样不仅加强训练了幼儿手工技巧,又促进其懂得与别人配合、互相合作,同时也促进了父母与子女的感情。
  泥团,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孩子的手中能变成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幼儿作品中有没有创新的成分,幼儿的作品是否能像语言一样会“说话”,幼儿在创作中是否提高了能力,小肌肉是否发展了,而不是注重捏的到底像不像。只要幼儿敢于表现,就已经是一个进步了。遵循幼儿的兴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幼儿塑型后,我们注意启发幼儿总结方法,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总结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幼儿的思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他们把想象融入小泥团中,用灵巧的双手塑造智慧的闪光,可见泥塑活动不仅能充分解放幼儿的双手,同时对培养幼儿技能技巧、开发幼儿智力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培养他们对泥塑活动的热爱之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春玲.儿童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67.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幼儿园大班泥塑创作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JCJYC18160430)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