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批伤员救护的组织与管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我科在近三年处理的11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28名成批伤员救护中的组织与管理体会。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成批伤;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6..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它具有社会性、突发性、危害性等特点。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如何有序、高效、安全地救治批量伤员,一直是各级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2]。我院于2016年~2018年收治11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批伤员628名,在救治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与管理经验,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柳州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6~2018年我院处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13起,共接收伤病员628例,男334例,女284例,年龄8个月~96岁,平均年龄31.35岁。其中交通事故49起、气体中毒38起、食物中毒12起、斗殴8起、其他6起。628例伤员中,转归:住院218例,留院观察112例,随诊290人,死亡8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上有较丰富的经验。
  2 组织急救及护理
  2.1 急救前准备
  2.1.1 快速获取前方信息:接到急救电话的护士,头脑要清醒,要有突发事件应对的敏感性,要问清对方突发事件发生的地点、伤病员人数、伤情、联系电话。获取准确的前方信息对下一步救护工作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正确、合理的救治,危重伤员立即建立有效的呼吸、循环功能,如呼吸道管理、心肺脑复苏、建立静脉通路、纠正休克、有效止血及骨折固定等,根据病情合理分流运送。
  2.1.2 搬运:搬运时评估病人的病情,怀疑有颈椎损伤患者搬运时必须用颈托或简易软枕在颈部固定,脊柱损伤病人将头部、颈部、躯干、骨盆应以中心直线位置逐一固定,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或扭转,放置硬板上,尽可能减少搬动的频率和次数,避免二次损伤。
  2.1.3 途中监护,安全转运:转运途中,随车医务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脉搏、瞳孔和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病情发生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对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側,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防止室息;休克者继续抗休克;颅压增高者给20%甘露醇等高渗液降颅压,防止脑疝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心肺复苏;严重胸部外伤警惕张力性气胸;骨折固定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要注意局部及指端血运,定时开放止血,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等。
  2.1.4 信息沟通:接到病人后应及时将所接病人的信息资料反馈到医院,通知医院做好接受伤员的准备工作,为抢救病人嬴得抢救时间,同时报告120中心,以便120中心做好伤病人人数的汇总及上报、全市急救资源的调配工作。
  2.2 院内处置
  2.2.1 检伤分类在急诊大厅设立检伤分类站,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或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护士负责,根据群体伤员病情进行检伤分类,病情较重生命征不平稳的病人放在抢救监护室,病情重但生命征平稳的病人放
  2.2.2 人员调配,合理分工:如接到出诊通知,医务人员及时出诊。科室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室人力资源调配应急预案,合理调配科室护理人员,必要时寻求大科、护理部支持,全院调配护理人员,调配护理人员过程中注意层级搭配。将医务人员分成五组其中有院前急救组、预检分诊组、记录组、抢救组、治疗护理组、后勤保障组,并有相应的标识,明确职责,听从指挥
  2.2.3 环境及急救物品管理:准备好诊室、抢救室、监护室、处置室、平车、轮椅、病历资料、建立静脉通道用品,根据突发事件的伤员种类准备急救药品及物品,仪器性能保证100%完好。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我院急诊科随时准备了內科型和外科型病历资料各20本,病历资料中包括腕带、病历、处方单、检查单、化验单、住院证、护理记录单、转科交接记录单等;准备了8个突发事件急救箱,内有建立静脉通道用物、常用包扎、止血用物,大大缩短了应对突发事件时准备用物所需的时间。
  2.2.4 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与保卫科联系,协助维持急诊科病人就诊秩序及急救通道的开通;必要时与B超室、心电图室、放射科、住院部专科总住院医生等联系,第一时间到急诊科现场会诊,提高急诊救治的效率
  2.3 院前急救
  2.3.1 现场处理:由于现场受伤人员多,伤情复杂,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评估现场环境,是否适合施救,立即同应急救援体系配合,将伤者迅柬脱离险区,按先急救后治疗的原则,快速评估、分类,用红、黄、绿、四种卡片标记危重伤、重伤、轻伤及死亡。对现场伤员进行紧急、简要置在急诊观察区,症状较轻的病人在安排在集中的候诊区。
  2.3.2 交接班:进入医院后,出诊护士应与负责的护士做好交接班,包括回车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用药、治疗护理等,及时补充救护车上的急救药品、物品。
  2.3.3 分组处置:采用责任制、功能制护理相结合,对病情较重的病人采用一对一或二对一的责任制护理,病人的所用治疗、护理、检查护送、分流、信息汇总等全部由责任护士负责;对病情较轻,伤员人数多时采用功能制护理,护士分工合作如生命体征评估护士、信息记录护士、治疗护理护士、后勤保障护士。当病人人数不多,事件政治影响较大,医护人员人手足够情况下,尽可能使用责任制护理
  2.3.4 合理分流:各项检查完成后,病人诊断已明确,需急诊手术者应立刻送手术室,危重病人经紧急处理后应收入到各相应专科及重症病房,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病情相对重的病人安排在观察室观察治疗,病情较轻的病人安排在急诊输液室输液观察随诊。与检查科室做好沟通,合理安排护送检查,避免过多病人拥堵在检查科室现象发生。
  2.3.5 信息资料汇总:信息记录组护士负责收集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来院时间、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诊断、颅脑生命体征、治疗护理措施、转归,最后将信息资料整理、汇总,报告相关部门及领导。
  2.4 心理护理和后勤保障
  后勤组应积极帮助病人联系家属,主动了解病人的需求,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循序渐进的耐心讲解疾病知识,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及心理上的疏导,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师参与,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安慰及精神支持方案,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重视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我们通过督促卫勤人员搞好环境卫生,限制人员陪护;做好空气及物品消毒,做好救护车消毒;开展分区收治伤员;督促医务人员做好防护,特别强调每次接触患者后要进行手消毒,抢救结束后更换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毒面罩、穿隔离衣等,有效地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的救治应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和“速度就是灵魂”的理念[3],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急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高效的院前和院内急救处置,规范的救护的组织与管理对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玲微,胡显玲,夏晓清,等.成批伤员应急救护系统的组织与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A):61-63.
  [2] 张小莉,孙爱玲.医院内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组建与运作[J].护理学杂志,2012,27(20):13-15.
  [3] 王慧娟,王金金,韩小琴,等.批量爆炸伤员救治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56-58.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0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