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学科竞赛是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专业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外的有效延伸,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师范院校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有效策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创新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学科竞赛注重实践,可以检验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为应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参与学科竞赛的学校和学生数量在增加,提交的作品质量在提升,学科竞赛的结构体系也在专业化。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逻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渐显现,即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竞赛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一、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性
   地方师范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才有实力去为人师表,实现教书育人的伟大目标。因此,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对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有重要的能力提升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的竞赛类活动,其通过实践来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可以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参赛者的方式来推动自身的学习与思考。探索的道路一定不会一帆风顺的,在碰到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学生会反复摸索改正,最后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并强化了其创新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创新与科研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可以让学生得到帮助与互相学习的益处,因而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和他们自身良好人格的塑造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只有坚持更新知识结构,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大学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大学教师在面对新生力量时,不仅要教给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識,更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还要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多多交流,共同进步。一个合格的教师知识的充足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单一学科,需要跨学科学习与教学,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其知识的学习就不是古板,而是灵活开放的,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实践应用型人才。
   (三)有利于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
   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源泉。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学生就更加有兴趣学习。懂得去自主学习,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建立完整的学科竞赛体制,才能提高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的自我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师资力量的强大会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校园综合实力会潜移默化地变得更强,即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学校在外的吸引力,更利于学校内部实力的建设与发展。
   二、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数量多,且多层次跨度大,不同学校对学科竞赛的重视度不同。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地方师范院校对校内学科竞赛改革的重视度不够,没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没有软硬件的支撑。
   (一)学校学科竞赛宣传工作不到位
   学科竞赛主要面向大学生,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相关竞赛,甚至有的学生都没有听过,不全面的宣传对本就在这方面不够了解的学生无任何吸引力,他们直接失去了参赛资格。因此,不可能会拥有得以提升能力的机会。
   (二)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不足
   从小到大已定性的应试学习法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在有意识的学习阶段,他们大多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这种模式下的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探索未知知识的意识。大学的知识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更具有抽象化,学生想要去掌握与学好是需要并不少于中学时代的精力,大学校内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组织活动、个人交际也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处理,所以大多数地方院校的学生并不能有效率地学习,其学到的更多是零碎的解题技巧,认为基础学科不重要,重心一味地放在专业课上,因而也就不能达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索精神。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欠缺造成其在学科上的创新思维不足与能力的有待提高。
   (三)教师无大赛指导经验,缺少研修培训机会
   大多数高校学科竞赛负责的指导教师多为在校授课教师,他们的科研与教学任务重,对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的培训其实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因为自身专业科研方向的局限性,他们没有合理的指导方法,也没有较为专业的指导经历。例如有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创新思想不达标;有的教师只提高创新思想觉悟而忽略同等重要的能力实践,导致师生间的学术沟通受到限制,学生难以得到实质性和有质量的创新能力指导机会,达不到预期的培养效果。教师作为传道解惑者更是需要去学习他人的优秀方法,教师需要通过外出研修的机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互动讨论,从而发现并总结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一次次的借鉴当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四)学科竞赛资源不足,竞赛管理体系不健全
   学校只重视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缺乏创新人才培养的定向项目,而高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本就是更新速度慢的内容,更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不能及时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部分高校一味地追求成果展示,追求学生的参赛数量,忽略了作品质量,导致开展的学科竞赛偏离了竞赛产生的初衷。没有形成一套创新创业培训的正规体系,只是安排几场讲座,学生也只是因为学分到场签到并无实际收获,学科竞赛是一场需要充分准备,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比赛。若仅仅靠学生的自我探索,效果会不佳,多数学校教给学生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一味地验证已有的知识成果,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理清前人的探究思路,但会使学生缺乏主动设计实验的创新科研意识,所以需要充分的资源来作为支撑,比如专业的指导教师,设施较为全面的实验室和组织更专业、覆盖面更广的实验。    三、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开展的有效
  策略
   (一)拓宽竞赛宣传的渠道,加大学科竞赛宣传力度
   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可采用微信公众号、学生工作QQ群、拉横幅等形式开展学科竞赛工作宣传。将学科竞赛的相关知识传播给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和外出观摩学习。确保宣传信息通知到每一个班级,高校可以安排校负责人员组对各院进行监督,及时了解每个班所接收到的宣传程度,积极分析问题与原因。
   (二)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作为学科竞赛的直接受益者,学校的教育政策也在尽力地想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政策的有效性在于当事人的态度与作为,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学习热情,树立切合实际且远大的理想,主动进行知识收取,利用好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还要强化内涵的提升,主动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想靠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形成不同的竞赛组,形成有层次的创新人才队伍,例如大一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小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兴趣,鉴于大二大三学生知识贮备的增强,可以组队参与省级及以上的学科竞赛,通过团队的分层来层层递进,层次之间要经常交流,学长学姐帮助学弟学妹,发挥所处阶段的最佳优势。
   (三)优化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学科竞赛实践
  指导水平
   在各种竞赛中,指导教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在课堂教学中不会涉及到的问题和内容,因而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创新素质能力、丰富的指导经验、较强的科研精神。地方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多兼顾教学与科研,身负两任,考虑到人的精力有限容易出现疲惫期,为保证学科竞赛的正常发展,每个团队内部可以定期及时开展工作交流会,积极探讨竞赛的进一步方案,在讨论中激励师生。知识具有互通性,鼓励指导教师在不同学科内形成团队,在一个课题项目中每人专攻一个方向,保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社会瞬息万变,万物更替速度加快,教师作为祖国接班人的引路人,应不断更新知识,在自身足以应和社会与教育的需要时才算得上是师者,也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所以,教师要主动争取有限的进修资源,自费或竞选科技竞赛活动的专业培训,在竞赛前期做好力所能及的充分准备,在竞赛过程中要有负责心,耐心帮助学生解決遇到的难题,在竞赛后要及时自我总结以便后期改进,达到不停学习的效果。
   (四)丰富学科竞赛项目数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多种途径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扩充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大学生社团是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的一个组织,可以在校内设置与学科竞赛有关且学生自主管理的的竞赛协会,面向全校开展各类比赛。建立多个所属学科的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免费开放实验室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做实验,并轮流安排专任教师做指导。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与学科竞赛相似的竞赛,大多数学生很难凭空对某一陌生的竞赛感兴趣,所以不会大胆去尝试,鉴于这种难参与的情况,学校可以举行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并积极邀请学生加入,让他们更熟悉这类竞赛,感受这种竞赛的乐趣与好处,借此来吸引学生参与。
   (五)规范学科竞赛过程管理,促进学科竞赛教学
  模式改革
   学科竞赛的题目贴合于前沿学科的研究,参赛中用到的经验多接收于课程体系,在开展的专业课程中融入学科竞赛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了教育的通识,自然衔接了竞赛、专业课与增加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依托,加上合适的优质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学科竞赛中需要的实践能力。学科竞赛在大学校园的管理要更规范与科学化,高校应结合本校自身实力调整学科竞赛的项目方向,例如在学校官网提供参赛咨询入口,删减掉设置不合理、开展起来困难的课题,增加能更好发挥学生、教师与高校自身优势的项目,每次赛后举行正式的学科竞赛成果汇报大会,这些都可以保证活动的积极开展。先保证学科竞赛能在各二级学院顺利进行,一步步推动整个学校的创新培养,并且各二级学院应分别就各院自身情况安排来保障学生每周能有固定充足的创新学习时间,使学生有时间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
   (六)优秀学科竞赛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校内建立理论学科平台,校外建立创新实践点,将企业人才选拔培训纳入校园,让校企合作作为一个保障,完善学科竞赛保障机制。对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经费保障,另一方面是资源保障,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达到一体化,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提升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学校政策要对学科竞赛进行支持鼓励,给予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充足的经费支持,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对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的学生与教师实行奖励。在该高校学科竞赛全面改革初期时,对积极参与到其中的学生在年度评优和综测等评测环节加分,在发展成熟之后对竞赛成果突出的学生给予进一步的资助,并使得学生有更高学术研究与探讨的机会,尽最大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此在学校可形成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风气。将指导教师的年终考评和职称评审挂钩,在一定程度共同提高师生的参赛积极性。为使得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专业性得以保障,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积极找寻资源并资助指导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鼓励在职教师攻读进修学位,使得他们在多变的教学环境中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更灵活地面对竞赛中的问题。
   四、结语
   学科竞赛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行的,改革的成功需要学生、教师、高校等多方面密切配合,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地方师范院校要通过应用型转型发展,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科专业综合改革,将学科竞赛发展成一套成型的完备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的方式为个人完善自我,为社会增添学术气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斌,赵昕.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8,21(5):238-240.
  [2]徐朝胜,叶爱芹,权悦.以竞赛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
  185-186.
  编辑∕宋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1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