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人类生活中取得了广泛应用。网络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现代经济往来的桥梁。当前,企业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与客户展开频繁互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商务(运营)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设定的专业,想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需树立创新思维,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析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1-011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713.3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大量实体经济进入线上贸易领域,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越来越复杂。电子商务运营作为维护平台平稳的重要手段,在电商平台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人员的运作水平也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平台的正常运营。因此加快对电子商务运营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目标。我国高校当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人才素质不高,加快本科电子商务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改革尤为关键。
1 电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一切商务活动的总称。企业通过网络构建线上经营体系,通过内部网与增值网的融合建立系统的网络营销链,利用电子交易的方式获取收益。随着网络技术更新,电子商务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例如B2B、B2C、C2A等都是电子商务衍生出的商业运营模式。相较于传统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特征。企业的生产经营可通过网络实现,这为初期投入比重小、资金周转能力差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灵活转变自身结构及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不同的客户群体,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目标下构建与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旨在提升教育内容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对学生能力、素养、知识储备的综合评判。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未实现良好发展,教育工作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此,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摆脱传统教育观念,构建主体鲜明、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1]。
1.3 科学构建电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在线销售企业在所有企业中的比重为45.6%,B2C网购市场规模相较2019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电子商务运营教育成果来看,每年从高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足6万人,远低于企业人才需求,使电子商务企业长期面临人才紧缺的困境。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高素质人才能带动企业高速运转,加快企业转型。高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创新教育体系,确保教学工作始终围绕企业业务流程展开,从而进一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本科人才能够快速上岗,为电子商务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1 電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电子商务(运营)是一门多理论交叉的专业,涉及电子商务企业的采购、销售、客服等,范围广、内容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细化电子商务专业,且电子商务(运营)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个方向,因此大部分二本类院校将电子商务运营融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致使学生对电子商务运营的认知存在偏差。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于2015年发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超过75%的电子商务企业存在人才缺口,且企业的人才需求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这无疑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高校仍按部就班地开展教育工作,未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市场需求制订培养计划,更未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致使学生对于电子商务市场缺乏认知,盲目寻求发展机会,使高校专业培养失去了现实意义[2]。
本科电子商务(运营)专业与高职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弊端,综合类大学以“学术研究”为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设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专项化适应性人才培养理念有很大不同。高职院校依托企业提供的资源设置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能够尽快上手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但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能从事什么工作,这对本科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电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 人才培养方向模糊
科学的目标是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目标缺失会导致教学层次不明、内容设置不合理等,电子商务(运营)专业教育亦是如此。由于教师未对学生群体进行全方位了解,未设置阶段性教学目标,致使学生的实践水平无法得到提升。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技术人才与商务人才,高校虽然从电子商务专业中分离出了电子商务运营方向,但二者选用的教材相近,内容大同小异,并未实现对两种人才的专项培养。为满足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诉求,高校电子商务(运营)专业注重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忽略了教学重点,使高校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的代名词,电子商务运营人才的培养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2.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应用的电子商务(运营)专业教材有《电子商务运营》《互联网金融》《商务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存在大面积重叠。高校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以传统电子商务教材为准,只是对教学案例进行简单更换与调整,且课程侧重理论,学生学不到实质性的内容。 电子商务(运营)是一门多元化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还要学习电子商务经济相关的知识,而高校课程普遍缺乏对两者的融合运用,致使学生面对问题时毫无头绪。此外,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加之教学案例陈旧,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无法找到良好的参照系,大量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2.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是教学水平的保障,是学生“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本科生虽然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用途,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强化师资力量也应成为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现如今,越来越多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岗位,这些教师的创新思维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但仍无法改变电子商务(运营)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因为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有限,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缺少预判。从教师资源的配置来看,校方聘请了专业领域的人才讲授公开课,但专业课的教师数量仍然不足,1名教师往往要承担学生大一到大四期间的4~5门课程。由于在校园任教,教师逐渐脱离外界环境,无法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跟上社会发展。
2.2.4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是本科电子商务运营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电子商务运营需要特定的场景和明确的前提,学生动手操作后才能真正了解相关概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大多以考试为前提,将理论知识抛给学生,或以案例展示的形式教学,让学生机械地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死板,将课程重点制作成PPT,学生负责记录,课堂缺少互动,形式化问题严重,学生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实践运用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校虽然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开放了计算机室,但受学校内网的影响,计算机软件有诸多限制,加之一些项目的工程量大,缺乏实践条件,教师只能带着学生进行简单操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高校将实习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试验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却不注重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跟踪调查。许多学生往往将实习期作为毕业前的假期,自身的实践水平并未得到提高。
3.1 加速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合理设置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运营的核心在于“商务”而非“电子”,教师应明确这一概念,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而融合运用各项专业知识。电子商务运营可再细化为网络营销、行政管理等,在企業中有明确的岗位标准。教师应牢牢把握各岗位的工作主线,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在此基础上展示经典案例,分析具体问题,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
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制订分层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掌握不同岗位的工作规律,为正式上岗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培养目标与方向的确定不应只以学生为参照物,教师应充分考量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开设丰富的研究项目并使学生能自发参与项目,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找准自身定位并尽快找到适合的岗位。
3.2 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注重教材编写选择
教材在教学工作中有指导性作用,本科电子商务(运营)专业的教材更应突出自身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在老版教材的基础上删改,整体框架不变,对理论的描述存在泛化特征,无法适应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对此,有关部门应重新编写电子商务(运营)专业的教材,引导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参与决策,为编写教材出谋划策,杜绝各版本教材雷同及抄袭问题。在课程体系的设定上,要还原企业工作情境,使教师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意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的必要性,进而求证各项运营方案的实效性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3.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高校应针对电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设定独立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多样性考核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聘请专业人才壮大教师队伍。促进专业集群的发展,促进电子商务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融合发展,发挥电子商务产业的集群效应,面向高校3大专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将教师培训与企业招聘相结合,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提升实战经验。全面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企业员工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借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经验,确保自身教学体系满足社会需求。高校也可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竞赛,为教师提供学习与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4 重视理论实践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运营)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设“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标准,丰富微机操作的方法,使试验项目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工作不应局限在校园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网上报名,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当中,例如让学生到淘宝网店担任客服,记录工作心得,分享学会的新技能等。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学校微机室无法完成的任务,教师可将学生分配为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自行分配角色利用自己的设备进行操作。这样不但可以摆脱课堂空间与时间限制,持续跟进项目,还能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网上生活”的习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4 结束语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普遍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分离、学生的专业素养缺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鉴于此,高校电子商务(运营)本科专业应立足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现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未来进行更好的规划,真正满足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娜.教诊改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电子商务,2020(4):82-83.
[2]周舒翼.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西农经,2020(7):133-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9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