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绿色金融与叠加风险防范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发展绿色金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内容,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金融解释,但是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叠加风险。通过主要对绿色金融的叠加风险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之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在防范叠加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叠加风险;防范措施;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6-018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强调了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防止系统性风险。早在十九大之前,绿色金融的发展就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其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越发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成为绿色金融的叠加风险的重要诱因,因此必要对绿色金融叠加风险形成的重要机理进行分析,有效防范叠加风险成为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原则。所以,要在有效防范叠加风险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而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
  二、绿色金融的叠加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
  (一)绿色金融叠加风险的形成原因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等方面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金融的一个分支,因此具有金融风险爆发的条件,同时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环境风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加大,因此金融风险和环境风险的相互作用就成为了绿色金融的叠加风险。所以,不管是金融风险还是环境风险都会对绿色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阻碍作用,也形成了叠加风险的重要基础。金融风险和环境风险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形成了“金融-环境双风险”的叠加。
  从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产生金融风险会恶化信用环境,因此绿色金融难以借助有效的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就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所以会产生风险;同时环保领域内的企业因为金融风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会减少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而企业会通过负外部性提升自身收益,所以就会产生环境风险。
  从环境风险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之后,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破坏已经远超过其承载能力,全球范围的环境风险对人类的经济金融活动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一旦产生环境风险就会对实体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使其出现经营风险,一旦实体经济的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金融风險,因此金融机构要承担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投资者也会因此而蒙受较大的损失,因此会加剧金融风险的影响。
  (二)绿色金融防范叠加风险的三个维度
  1.应对叠加风险。在叠加风险发生初期,难以对其持续时间、危害程度及其范围进行准确预测,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大,以此有效降低风险损失。首先要做好舆论管控防止出现进一步的心理冲击,消除信息披露和沟通不及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稳定市场情绪。
  2.缓解叠加风险。叠加风险的危害会逐渐显现,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实施资金投入进行应对。同时,由于绿色环保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投资见效慢,金融机构向环保产业进行投资的意愿会受到影响。因此缓解叠加风险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3.预防叠加风险。在消除叠加风险之后,要积极总结经验,建立完全的预防机制,将各种风险隐患进行扼杀。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都要积极借鉴成功的经验,实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将预防叠加风险视为长期任务,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预警和评估体系,使之成为一项常态化和动态化的机制。
  三、发展绿色金融存在难题
  (一)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不到位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出,绿色金融的发展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但是当前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一些金融机构仅认为绿色金融就是将金融资源向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环保等领域投入,进而有效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没有认识到绿色金融是在整个金融决策过程中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对环境潜在影响的考虑不足,也忽视了人的利益。同时,很多地区还将绿色金融视为塑造公益形象、响应国家号召的一种方式,所以金融机构没有完全投入到绿色金融业务中,也没有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因此也没有对其叠加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二)缺乏匹配的政策体系
  现阶段,金融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主要是限制“两高一剩”相关企业信贷投放以及加快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还缺乏完善的、相配套的政策,监管体系还不健全,表现在缺乏推行绿色信贷体制机制的标准、缺乏绿色保险的法律依据、道德风险较高、绿色证券政策不完善等。另外,绿色金融作为系统性工程,其叠加风险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大。虽然目前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条例,但大都属于部门规章制度,其法律效力和权威性还较低。同时,与传统行业相比,绿色金融属于新兴的交叉性行业,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进行风险识别的能力还较低,专业化人才不足,使得绿色金融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有待于提升,因此应对叠加风险的难度也较大。
  (三)缺乏必要的国际合作
  环境与金融系统具有明显的外部性问题,因此需要强化国际合作,当前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程度较低,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发展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不管是节能减排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十分明显的跨国外部性。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利益也是紧密相关的。如果仅从本国的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出发来发展绿色金融,则会出现频繁的“搭便车”现象,因此会违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内的投资空间较大,但是在技术和资金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绿色金融项目由于自身不成熟而产生危机。   四、促進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绿色金融的认识
  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必须要提升思想认识,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原则,重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和“人民的利益”,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从传统的领域过渡到实体绿色产业,实现资本服务于人民,强化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另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全面提升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绿色金融不仅关系到环境问题,也是确保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要将绿色金融视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内容,持续推进绿色金融项目的发展。
  (二)加快配套政策体系建设
  绿色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其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政策作为保障,而叠加风险的防范更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所以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颁布和实施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同时需要财政、金融和环保等法律法规的支持。所以,国家要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比如社会责任、行业标准以及制度建设等,进而使得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可以在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实施绿色金融项目。另外,要尽快出台与财政、金融、网络、环保等部门相关的政策,全面强化对绿色金融发展各环节的监管与保障,确保我国绿色金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能够有效防范叠加风险,降低风险影响及损失。
  (三)加强国际合作能力
  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在环境与生态方面具有全球化的外部性,所以在应对叠加风险时必须要强化国际合作能力,将双重外部性实现内生化。我国目前所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具有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所以,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借助“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机遇充分挖掘民间资本的潜力,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科学引导相关企业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注资,全面推进合作项目的绿色化,提升绿色金融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风险和成本。同时,要充分应用国际先进绿色金融原则和相关技术,形成良性的国际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推广绿色金融的持续发展,构建全球化绿色金融健康发展体系。
  (四)创新绿色金融工具
  形成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完善机制是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该循序渐进的将绿色金融的发展动力从政策支持转变为能力建设,进而不断强化项目落实方案和顶层设计。同时,通过不断创新符合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型金融工具,为其发展提供多样化和灵活性的融资渠道。比如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以及绿色股票指数等,以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在创新绿色金融工具上,需要政府部门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合作,通过对绿色金融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对各类金融工具进行创新,确保在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的同时可以有效防范叠加风险。
  (五)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现阶段政府部门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支持和激励作用还相对落后,难以确保绿色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也难以强化叠加风险的防范能力。而政府服务和监督职能对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叠加风险防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绿色金融项目建设中,比如要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成立专门的绿色银行,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为绿色金融项目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担保,使得绿色金融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中发展,最大程度上减小叠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曹倩.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创新路径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9(3).
  [2]李晓丹.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4).
  [3]马梅若.绿色金融:风险防范需先行[J].中国金融家,2017(7).
  [责任编辑:潘洪志]
  [作者简介]  唐海霞(198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