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西省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山西棉区位于黄河流域运城盆地,土壤肥力较好,光热资源充足,棉花生产的区位条件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分析山西省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种植前、生长中的栽培技术措施提出建议,以促进山西省棉花种植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 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2.001
  山西棉区位于黄河流域运城盆地,土壤肥力较好,光热资源充足,区位条件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产量在1 100~1 200 kg·hm-2停滞不前,等级品质多停留在3~4级,高级别棉花产品较少。基于此,从高产优质栽培角度分析,提出促进山西省棉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建议,从而促进山西省棉花生产向更高水平发展。
  1 当前山西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落后
  山西省棉区棉农的种植习惯是分散种植、规模小、自由选种留种,棉花品种较杂,没有形成当地主栽品种,棉花产量不高,总体品质一致性较差。
  1.2 普遍早衰
  在棉花生育期中,营养生长和生殖不平衡导致成铃数较低,脱落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技术措施不到位,容易发生早衰。
  1.3 烂铃较严重
  有些棉田株行距配置不合理,棉田郁闭严重,加之地膜覆盖棉花发育较早,产生大量伏前桃,导致中后期棉田拥挤、通透性差,遇到多雨年份烂铃病害严重。
  2 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综合考虑山西棉区具体的生态环境和棉田生境条件,选用高产、优质、抗旱、抗病且生长势较强、综合性状较好的中熟和中早熟品种。
  2.2 适期播种,合理调控种植密度
  山西省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棉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类型,全年无霜期220 d以上,气温稳定通过12 ℃以上的日数在180~210 d。其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干旱少雨,雨量分布极不均匀,秋季气温下降快。因此,棉花高产栽培原则是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的光热资源,适期播种[1],当地一般4月初气温稳定通过15 ℃时应及时播种并立即覆盖塑膜;一般播后
  5~7 d,检查田间出苗情况,及时按预定株距打孔放苗。当地4月中旬末、下旬初常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气温回升很快。据观察,当日最高气温30 ℃时,膜下温度高达50~52 ℃,接近棉苗燙伤的温度,因此应及时打孔放苗。
  根据山西省气候特点合理调控棉花植株密度,一般棉田畦面宽掌握在2.5 m左右起垄打堰,肥地畦宽可适当放宽至2.7 m,瘠薄地不应窄于2.4 m。当地一般实行宽窄行间隔种植,窄行可调控在40 cm,最宽不大于45 cm;宽行行距一般在60~80 cm,利用80~90 cm的塑膜。当田间棉苗出齐,幼苗长到2片真叶时,应及时间苗,拔除多余弱苗和畸形苗;3片真叶时应及时定苗。按照肥田少留、薄田多留原则,株距25~35 cm留苗定株,留苗密度为4.2万~6.6万株/hm2[2]。
  2.3 科学合理施肥,及时中耕除草
  山西省棉区为老棉区,宜棉地块往往连作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失衡,土壤板结严重。因此,科学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环境,对棉花实现高产优质显得十分重要。植棉地块应根据土壤肥力普查结果施行配方施肥,补齐短板[3]。在播种前,应尽可能多施农家有机肥,一般棉田施肥标准为:有机肥22.5~37.5 t·hm-2,尽量堆沤腐熟后施入田间作底肥,然后翻耕入土。临播种前撒施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尿素
  150~225 kg·hm-2、硼砂和硫酸锌各15 kg·hm-2。磷、
  钾、硼、锌肥全部作底肥,氮肥30%~40%作底肥,60%~70%作追肥。播种前,选用4 500 mL·hm-2氟乐灵或乙草胺兑水300~500倍喷洒土面,可以消灭大多数的杂草种子。播种后至第1次灌水前应中耕1~2次,以除草松土,破除行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棉株根系发育。
  2.4 加强生育期水肥管理
  山西省棉花在7月进入盛花结铃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对水肥的需求进入旺盛阶段,此时水肥管理至关重要。一般在播前浇足底墒水的前提下,6月下旬至7月初棉株下部开始成铃,单株结铃1~2个;在没有有效降雨条件下,应及时灌第1次水,一般灌水量为450~600 t·hm-2。在灌水前应追施氮肥,一般追施尿素300~450 kg·hm-2(即氮肥全部用量的60%~70%)。花铃期是棉花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必须保障合理充足的水分供应。在第1次灌水后,视当地当年自然降水补充情况,间隔10~15 d进行第2次灌水,灌水量450~750 t·hm-2,注意避免正午时分高温时段灌水[4]。山西省棉区一般年份在播前浇足底墒水前提下,生育期灌水2次,基本可以满足棉花高产优质的需求;如遇特殊年份,中期自然降雨较多,第2次人工灌水没有进行,到8月上旬后,无论有无自然降水,都不再进行灌水,以避免引起贪青晚熟、下部烂铃,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5 及时整枝抹芽
  陆地棉植株的枝芽有2种类型,分别为叶芽和花芽,棉农也称其为油条和果枝。当地主栽陆地棉品种主茎7~8片真叶时现蕾;10片左右真叶时,果枝上的幼蕾形态已经明显,此时应进行整枝,去掉主茎上的叶枝(油条)。一般品种的主茎上大油条有1~2个,个别品种极个别植株有3个大油条,应当及时剥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应当只剥除油条,务必保留主茎大叶,坚决摒弃老式“脱裤”方法,把油条和主茎大叶一并抹去,因为这一落后方法会严重削弱棉株光合作用面积,影响棉花早熟和高产[5]。随着棉株继续生长发育,主茎上每个叶腋间果枝旁的叶芽也快速生长,形成“强芽”,应及时抹去。棉花一生应进行2~3次抹芽工作,以便集中养分,保障蕾铃正常发育。当主茎第20~22片主茎真叶长出后,单株果枝12~15个后,应及时打去正顶,这是调节当地有限生长发育时间和棉花无限生长特点采取的农事操作手段。打正顶的操作时间有以下3个原则。1)时间原则。一般7月上中旬,最迟不迟于7月20日,必须打正顶。这是因为当地陆地棉品种从现蕾到开花28~30 d,   从开花到吐絮55~60 d(12 ℃以上的活动积温1 200~
  1 400 ℃),加起来共85~90 d;而当地一般早霜来临在10月下旬初(霜降节气为10月21—23日),打顶日期从此时往前推90 d左右,即7月20日。2)生长量原则。丰产棉花单株一般保留12~15个果枝,根据时到不整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4月中旬播种的棉花,到7月中旬大多都发育到12~15个果枝,此时应及时打去正顶,以保障棉花的高产优质。3)长相原则。棉花前期,棉株主茎叶序一般为“四三二一”,随时间往后,主茎叶序变为“三二一”,甚至“二一”,观察田间棉株主茎叶序出现“三二一”至“二一”之间时,应及时打顶,如延迟打顶,棉株上部往往形成大量空果枝,棉花也无法丰产[6]。
  2.6 科学运用化学调控,塑造丰产株型
  棉花从现蕾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在此阶段中,始终存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互相竞争的矛盾。棉花的高产栽培就要尽量协调好这一矛盾,使其处于互相协调状态,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7]。根据以往多年实践,目前运用较成功的方法是分阶段使用不同剂量的甲哌鎓对棉株进行化学调控。塑造丰产株型有3个公认理想标准:1)将最大“叶面积系数”控制在3.5左右;2)主茎节间控制在2 cm左右,最长不超过3 cm,果枝节间2~3 cm,最长不超过4 cm;3)田间棉株是“八封七不封”,即7月棉田不封垄,至8月才封垄,且应是有限封垄,即“下封上不封,行间一条缝”,棉田不应封死,留有充足的通风透光余地。
  3 结语
  山西省棉花种植的发展方向是适度集中规模连片种植及集约化简化栽培,以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道路。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合理布局、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科学运筹水肥、适度化控以及塑造高产优质的密度和空间结构。同时,政府也应在教育科研技术推广方面加大投入,出台相应配套政策,进一步推动山西棉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徐吉东.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的初步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8):171-172.
  [2] 秦洁.实现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的九项关键技术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5,3(3):79-80.
  [3] 刘刚,李小云,杨福荣.淮北地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4(3):58,52.
  [4] 黄晓玲,程群,李海燕,等.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及配套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1,27(9):40-42.
  [5] 石秀云,苗友顺,刘卫星,等.豫东棉区棉花高产栽培花铃期管理技术措施[J].棉花科学,2012,34(2):63-64.
  [6] 方占严.棉花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2):49-50.
  [7] 李安平.棉花生长发育特点解析及山西棉區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14(10):29-31.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4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