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全海燕 卢红梅 石英

  摘   要: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呈现出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传统教育管理工作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教育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不仅影响学校工作成效,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若未及时改革,会严重影响学校的育人质量。本文基于护理系专业学生着手,探讨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教育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4(c)-0211-02
  在医疗事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高职院校肩负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护理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上,也要基于时代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创新管理模式,以此来提升教育整体效益,为国家培育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
  1  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的发展和改革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其背后的支撑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职教育表现出了多元化、大众化、国际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护理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学生工作队伍在专业化、职业化上的问题,致使当前培育出的护理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学校发展也存在“出口不畅”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生活模式、个性特征、性格特征、社会行为特征上,都呈现出显著差异,而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充分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新特点来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行业特征。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主要诱因便是由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相关人员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不足,为了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2  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的特点
  2.1 对象的复杂性
  在高校学龄人口数量的减少、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下,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管理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对口生、统招生、单招生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滑,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不满,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2.2 内容的职业性
  护理专业内容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护理知识量大,学习难度高,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有严格要求。一方面,护理专业内容理论知识面广泛,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如果在学习中出现脱节,就会影响后续知识的顺利学习。另一方面,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参与实习环节,内容紧凑,职业性非常强。
  2.3 实质的就业性
  护理专业教学的目标是瞄准学生后续就业,因此,在教育和管理上,也具有实质的就业性,因此,在教育、管理上,也要突出就业性,将就业内容全程贯穿在其中,让学生真正在专业学习中有所收获。
  3  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3.1 以公众号为手段创新教育管理内容
  3.1.1 对平台进行科学定位
  信息化时代下,微信公众号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在应用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做到主账号、子账号之间的相互配合。
  3.1.2 丰富平台议题内容
  在以往,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发布消息与通知,基于护理系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应当进一步丰富平台议题内容,用活泼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增设与学习、创业、就业等主题相关的内容,有趣味化的语言、图片来改变以往的刻板方式。议题的内容要突出几个原则:首先,实用性原则,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议题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如学习资料、大纲解读、成绩查询等,这些均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毕业季时,增加创业指南、就业信息内容,根据学生需求来进行调整,以达到传递效果的最优化。其次,教育性原则,用教育漫画、教育图片、短视频等方式来推送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内容,如,在某个时段开展的学习活动,针对此类活动来发布热点议题,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3.1.3 提高平台技术性
  公众号平台操作复杂,离不开技术支持,这也是利用公众号提升教育管理质量的关键,为此,要做好对现有教师的技术培训,并引入与计算机、艺术相关的技术人才,做好网络传播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基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兴趣、个性来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其真正需求,开发多元化平台推送模式,保证公众号新鲜度,以提升学生的认可度。
  3.1.4 以学生为本
  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内容包括原创文章、校园新闻等,这些信息图文并茂,但是内容相对单一,为了提升吸引力,要主动开发其他功能,开辟原创文章、特色栏目,以学生为本,增设与之相关的娱乐、职场、创业内容,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移动学习、移动生活的要求。另外,公众号还要做到以服务为先,首先,服务在校生,在公众号中推出校车服务、餐饮服务、图书服务等内容,在学习上,让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在生活上,让学生能够无忧生活,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其次,服务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可以结合学生要求来推出就业板块,提供最新信息、政策解读、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信息。
  3.2 以新媒体优化大学生管理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下,护理专业大学生面临的诱惑也日趋复杂,在教育与管理上,也要根据学生特点来与时俱进,基于新媒体的优势来优化大学生管理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提高管理、教育效率,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平等地与管理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疑问,匿名咨询人际关系、生活学习问题,此类双向互动模式,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搭建管理网站,以此来构建教育、管理的辅助阵地,紧密贴近学生需求,设置用户体验专栏,传遞主流价值观,并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与真实想法,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3 发挥大数据的教育管理作用
  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下,大数据、物联网等也已经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作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要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意识,明确各类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将学校数据、外部行业数据之间结合,利用大数据手段来分析、处理、挖掘,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大数据的应用作用并非简单对传统管理工作的补充,也不是教育机制的单一改革,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宏观角度上转变思维,从综合分析、数据分析渠道来形成思维,打破传统因果关系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禁锢。在这一方面,要健全数据整合机制,将各类数据有机整合,高职院校与社会紧密相连,护理专业更是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发展与医疗技术、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深入开发各类数据,对各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以此来确定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在具体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各项要素的顺利流通,提供统一的管理分析、接入存储、计算清洗等功能,并构建大数据计算管理队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3.4 完善日常行为考评机制
  在当前的时代下,护理专业学生管理难度日益提升,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既要管理好学生,也要掌握正确的方式与方法,避免损伤学生自尊心,既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也要引导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相处,维护其权益。由于生源参差不齐,加之大学时期的管理相对宽容,一些学生出现了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一困境,需要构建完善的日常行为考评机制,没有考核,也会失去约束,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将学生上课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辅导员则需要将学生的文明举止、劳动观念、遵纪守法情况与班委选举、奖学金与助学金评定、学生会竞选、入党等联系,做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降低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3.5 设置动态化思想反馈机制
  针对学生、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互动缺乏的问题,可设置出动态化的思想反馈机制,通过日常生活反馈、第二课堂小组反馈、先进分子、师生交流反馈、班级事务反馈等形式将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出来。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班级是一个重点单位,需要以班级作为基础。第一,学生可以直接向辅导员反馈问题,并设置“先进分子”岗位,发挥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作用;第二,发挥出班干部作用,做好班级事务反馈工作,从整体、局部上形成主线;第三,加强第二课堂反馈,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课程内容自由、教室不固定,导致班级成员交流不多,对此,可通过组织团日活动等方式,开辟第二课堂,更有助于反馈与交流。
  4  结语
  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是全面成才的过程,其生活、学习均是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要培育复合性护理人才,需要做到以人为本,掌握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根据学生需求来创新教育管理工作。为了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应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脱离,优化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杨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4):26-29.
  [2] 杜然然,魏晓瑶,高东平,等.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20(10):762-765.
  [3] 马莉,杨益,张阳.新疆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精神的质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3(7):727-731.
  [4] 江欣.高职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34):269-2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5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