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艳 李培森 马艳

  摘   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基于教学双主体的混合学习模式对医药院校不同专业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内容以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构建了适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3(c)-0179-02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与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有关文件中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推动原始创新和科研创新成果转化[3-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仍需探索与实践。实践和实验教学正是提升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关键途径,大力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践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5]。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生命科学类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单一而滞后的方法手段很难满足当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加强教学双主体的混合学习模式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反思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学对现代医药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医药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我校目前有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医药化化工学院、中药学、中医学、食品七个学院在内的12个专业开设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专业较多,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下:①实验内容项目陈旧,开课率虽高但与专业背景联系不紧。②教学方法落后、以教师为教主体,形式单一体系陈旧,教学设备不足、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忽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③实验考核办法落后,过多地倾向于实验报告和实验理论考核,忽略了实验操作技能锻炼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与探索能力培养。④新理论新技术写进教科书周期太长,2~10年不等,而临床检验科实验技术更新的频率远比教科书快得多。目前,实验教学不仅落后于理论教学,更滞后于临床应用,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用与创新创业能力薄弱[6]。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使学生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使实验教学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创业培养的需求,对其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2)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重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微生物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和网络资源,通过教学双主体加强混合学习模式,建立基本操作-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递进式来构筑实验课程体系。
  1  教学方法改革
  1.1 基于教学双主体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确立学生与老师的课堂双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甚至引导他们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我们依托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内容,打造以“广药云学堂”微信公众号和实验微信群为基础的移动学习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和网络,增强师生互动,及时发布课程信息和相关知识要点重点,推广更新本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宣传微生物科普知识、查阅各种成绩,创建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通过混合学习对网络化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通过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面授与远程以及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6]。它可以拓展学习空间,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也可以因材施教,弥补学生自身的缺陷,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实验报告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基础路线,讨论通过后再开始实施,重点对实验现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这种借助网络平台和共享资源的混合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攀登计划等,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本科生利用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并用于创新的兴趣,为他们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创业提供基础。
  2  教学内容改革
  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型实验转变,规范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并以问题的形式提前预习。开展综合性实验加强学生对微生物菌种的检验与鉴定。如将原先独立的实验内容“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及特殊结构的形态观察、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氏染色、微生物药敏试验、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有机组合为一个“综合设计型”实验。综合性实验使得学生掌握无菌操作的理念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一定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基础后进入到创新性实验。食品、化妆品、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可根据专业背景,进行创新性实验(专业类型)设计。开课前两周,老师将选题范围布置给学生,采取实验小组组长负责制,按4~5人一组,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并制定实验方案,包括选题目的依据、实验技术路线、材料与试剂、实验步骤及方法、预期结果、可行性分析等。然后将材料做成PPT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然后在规定时间里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互动,教师和实验员共同指导解决。
  3  考试方法改革
  旧的成绩评价体系倾向于实验报告书写以及期末实验理论考试[7],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水平和素质。改革后的评分包括查阅文献和实验方案设计、PPT汇报表现、问题解答情况等,根据报告、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等作出一个综合打分(其中报告占30%,实验设计和操作占40%,文献和综合评价30%)。
  基于教学双主体的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对教学方法、内容和考评方式进行改革,初步构建更高质量的适合医药院校不同专业特点的微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改革后微生物学研究前沿和新方法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对医药院校的实验教学有一定适用性,为本实验中心的其他学科实验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殷静燕.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36-37.
  [2] 杨玉浩.基于地缘关系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导刊,2018(8):77-81.
  [3] 李坤,史永宏.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开放体系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58-261.
  [4] 李孟歆,栾方军,刘剑,等.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18-119.
  [5] 孔祥平,曲宝涵,吕海涛,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化学,2016,31(7):24-28.
  [6] 王龙光,张勇,谷存国.浅谈基于互联网的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5):84-85.
  [7] 郭颖.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改及其考核制度的构建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5):18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5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