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慕课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应用于基于慕课平台的混合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尝试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六个层次,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双向交流互动,形成一个闭环并不断迭代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混合式教学;慕课;C语言
  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吉林省省属高校长白山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以访问学者身份远赴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教学法研修。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开阔了国际教育视野,熟悉了国际教学规则,提升了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UBC的课堂中亲身体验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所有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触及到灵魂深处,使我真正了解到北美大学教授的教学理念和组织课堂的方式、方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思考。在UBC大学的教学法课程启发下,开始尝试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应用到我校慕课课程建设及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 “高等教育教與学‘最佳实践’的理论与应用”课程中,UBC学术导师Carol教授通过讲座、报告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适时地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拼图教学法、破冰游戏、扔雪球、分组讨论、一分钟论文等,让我亲身体验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实施和教学效果,并促使我不断在思考如何将所观察到的教学实践方法整合到自己的专业课堂中,并给了我成为教学改革实践者的信心和动力。
  (一)拼图教学法(Jigsaw)
  “拼图教学法”[1]是“合作学习法”的方式之一。主要过程为:首先拆分学习任务为若干部分后,分配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小组间进行人员重新整合和组队,新小组中每个成员掌握一个知识点,最后通过组内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拼图教学法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总结,并适宜地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破冰游戏(Ice Breaker)
  破冰游戏[2]是指“打破隔阂,打破僵局”,一般通过预设情景活动,打破团队成员之间的阻碍,促进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增强了解,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实施破冰游戏的意义在于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学习小组,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培养小组的集体意识和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适时的破冰行动,还可以有效地打破课堂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僵局”。并不是每一个课堂都需要实施破冰游戏,一般在以下三种情景中可考虑实施:团队组建成立、团队成员变动和遇到“僵局”需要打破。
  (三)喊出名字(What’s your name?)
  在教学法的第一堂课上,Carol老师教每个同学做了属于自己的姓名牌,并要求以后每节课都要把姓名牌放在自己面前。每次上课提问时,Carol老师会喊出学生的名字。在哈佛大学公开课“Justice”上Sandel教授也一直使用类似的技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所教授的专业课基本为大班授课,每班人数在80~120人不等,我也在尝试实行“姓名牌”制度,要求每个学生每节课把自己的名牌放在面前,在课堂提问时不再叫学号,而是直呼学生姓名,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技巧,但它的效果却很惊人,喊出学生的名字,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激励,也是肯定。从情感上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四)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与混合式教学(hybrid teaching)
  翻转课堂[3]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
  混合式教学是指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情特点,在计算机专业课中实施翻转课堂难度过大,因此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进行线上自学,在课堂上运用和迁移知识,教师讲解一些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的主要角色由课程内容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课程内容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深入的引导者。借助现代手段或者课堂上的教师点拨,让学生完成初步的知识积累,然后才有可能尽量深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五)一分钟论文(One Minute Paper)
  一分钟论文[4]是在每次课结束的时候分发给学生每人一个小纸条,要求学生给出课程上的疑问或改进之处。问题的设置有很多选择,例如:“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这节课你遗留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在课堂上使用“一分钟论文”是一种快速、简单的评估技术,它提供了来自课堂的实时反馈,让老师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课堂上的要点。一分钟论文的使用是以思维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每堂课结束前进行内容回顾、总结和反思,并为他们提供了提问的自由。一分钟论文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是一种即时评估的手段,反映了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为学习者主动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0 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该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布鲁姆教育目标涵盖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大部分。[5]在布鲁姆研究的基础上,L. A. Sosniak和L. W. Anderson等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反思,在原来分类基础上增加了知识维度,建立了新的目标,从知识维度和认知水平两个维度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修订版的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如表1所示。   
  1.“识记”指对所学概念、理论、材料等的记忆,并能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与“识记”层次相关的动词包括:回忆、记忆、列出、知道、定义、陈述、认识。
  2.“理解”指能够掌握学习内容的基本含义,并能够通过口头、书面、图形等交流形式进行表達。但不要求深刻理解,而是初步的,也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理解”层面涉及到的动词比如:说明、比较、区分、描述、解释、辨识、复述、归纳。
  3.“运用”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学过的知识和信息,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谓“运用”是指初步的直接应用,并不是经过详细分析和判断后,宏观、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相关动词包括:使用、应用、操作、实践、归类、证实、举例说明、解决。
  4.“分析”意为把资料分割成若干组成元素,确定各元素的实质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明确各理论、要素或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使资料的结构脉络更加清晰,有助于更为细致地阐明基础思想和基本原理。相关动词包括:分析、实验、对照、检查、比较、区分、鉴别。
  5.“评价”是指通过比较、辨别等方法,根据指定的综合指标,定性或定量地判断出其资料、信息的价值。这里所说的“评价”不再停留在感观或观察得出的推断,而应是综合所有资料和信息的内、外因素后做出的符合客观事实的预测。“评价”层次中常用到的动词如:预计、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6.“创造”是把要素放在一起形成连贯或实用的整体,综合前五个层次实现创新、设计、发明。它强调独特性与创新性,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涉及到的动词包括:组成、构造、设计、开发、计划、发明。
  这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从初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的认知发展过程。借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进而更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
  三、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课程建设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现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信息技术学院的专业核心课,近三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入学门槛逐年降低,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加之,我校为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学院招生范围是文理兼收,实际招收学生半数以上为文科生,这更加大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开课难度。针对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和“被动学习,缺少实践”等问题,笔者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校级慕课建设项目负责人,带领课程团队积极投身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建设目标
  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文理兼收生源的认知水平和学历层次,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重构教学内容,借助慕课平台的大规模、富媒体性、多样化交互方式、海量在线资源、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等特点,为高职高专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及非IT专业学生和社会程序设计爱好者提供自我提升、终生学习的机会。根据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建立课程资源库,发布慕课视频,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共同体”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体验性,从而实现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建设,培养出更适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建设实践与规划
  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六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构建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慕课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双向交流互动,形成一个不断迭代优化整个教学过程的闭环,如表2所示。
  1.课前阶段完成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初级层次——识记与理解
  (1)基于识记与理解目标的慕课课程体系规划
  在慕课课程体系规划阶段,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初级层次将慕课知识点分为:任务知识和扩展案例及分析两大类,其中,任务知识视频主要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教育目标设置为“识记”,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记忆、描述和罗列基本概念和语法结构;扩展案例及分析视频是在掌握任务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理解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等手段理解具体程序代码。
  (2)基于识记与理解目标的线上学习资源发布            课前阶段采用线上模式开展。教师根据单元任务的认知目标,将单元慕课视频和单元学习资源发布到慕课教学平台。学生接收单元学习任务,在清晰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观看慕课视频,学习掌握单元知识点。
  2.课中阶段达成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中级层次——运用与分析
  课中阶段采用线下“分组讨论+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师根据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课堂解析,然后提出上机任务,一般为针对该知识点制定的一个实际问题。学生接收任务后,进行分组,在组内和组间交流、分析问题,运用课前掌握的基本知识组内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单元任务后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3.课后阶段遵从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高级层次——评价与创造
  课后知识巩固阶段采用在线形式开展。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发布课中阶段各组单元任务的最终成果、拓展学习任务和单元过关测试题。学生首先在慕课平台上获取其他组任务成果,进行组间对比、打分与评价,完成学生互评;然后自主完成拓展学习任务,拓展任务的选取依据半命题式、开放性和可创新性原则,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独特性与创新性;最后参加单元闯关题,开启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
  4.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如表3所示。
  四、结束语
  研修的结束才是全新工作的开始,通过凝聚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我们将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取、教学目标调整等方面工作入手,将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本土化”,逐渐形成和完善适合吉林省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线教师,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践行者和见证者,未来更期待自己也能是个推动者和思考者。
  [参考文献]
  [1]FRANCESCA POZZI.Using Jigsaw and case study for supporting onl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J]. Computers&Education,2010(08).
  [2]查长艳.TAFE教学法的破冰游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3]McEvoy C S,Cantore K M,Denlinger L A N et al. Us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a flipped classroom programme in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fourth-grade school students[J].Health Education Journal,2014(12).
  [4] Ashakiran S MD and Deepthi R MD,One-Minute Paper:A thinking centered assessment tool[J].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Update,2013(02).
  [5]BLOOM,B. S.,ENGELHART,M. D.,FURST,E.J.,HILL,W. H.,KRATHWOHL,D. R.,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1956.
  [责任编辑:刘爱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4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