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丽娜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该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全面性,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引导”策略,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考,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与吸收,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将“有效引导”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引导”  思维能力  学习热情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32-01
  “有效引导”策略提倡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能直接为学生说明答案,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提升学习的深度。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丰富的引导技巧,才能够推动“有效引导”发挥更有利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有效引导”進行全面探究,并制定科学的引导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的作用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有限,在解决问题或者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无法运用自身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而如果学生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不能得到教师的引导和讲解,那么很容易产生反感和厌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如果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就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愿意开展数学学习,不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串联,将自身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当前题目的解答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寻找与当前题目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区别记忆,这就能够让学生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横向记忆,从而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不断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还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
  1.要把握好有效引导的时机
  虽然“有效引导”是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教师无法对有效引导的时机进行把握,也往往会导致引导产生不利影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一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就断定自己不会做,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阅读,联想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而不应当直接为学生指明该题目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思考。因为如果教师直接对学生引导的话,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依赖,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一样不会主动思考和探究,这就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不能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对类似知识点进行串联和对比,所以在遇到类似知识点的时候很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学习后面知识点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过的类似知识点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回答正确的可以得到表扬,这样就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选好有效引导的时机,合理把握引导策略尤为重要。
  2.善于运用生活化内容进行引导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中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生活化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合理将生活化内容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入手对知识进行思考。
  比如,在学习“角”相关内容的时候,由于这方面的知识较为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纸画五角星,或者联想家中哪些物品带有角,也可以模拟画三角板等,通过对这些一系列现实常见物品的思考与绘画,学生更能够立体对角的概念进行理解,总结其特征,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记住这方面的知识。再比如,在学习数学公式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公式转化为动画人物,以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合理运用实践活动进行引导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长期将其束缚在传统课堂中,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合理将实践活动引入进来,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边长特征”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发放五个长度不等的小棍棒,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对这些小棍棒进行运用,构建三角形,看哪位学生构建的三角形最多,并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形的特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用直尺量小棍棒的长度,并将良好的长度标注在每一个组合好的三角形边长旁边。最终学生在自己动手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采用这种动手实践的形式,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推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理解,并且还能够对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促进有效引导发挥更大的作用。
  4.有效利用情感进行引导
  小学生对教师往往较为惧怕,很多学生因为害怕教师而不愿意学习该门课程,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通过情感引导,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带领学生跳绳,让学生边跳边数,看哪位学生能够最快跳到100次。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跳绳的过程中对数数产生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并且还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起到双向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能够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等都会带来较大的好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有效引导”的策略,将“有效引导”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春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才智.2018.05
  [2]吴慧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