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实现针对性教学。因此要注重教学问题提出的灵活性,所设计的问题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基于此,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新时期教育改革下的教学开展需要围绕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主,小学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问题设计理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为遵循依据,问题提出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从问题中发现问题,创新学习理念,设计良好的解题思路,教师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创新数学教学课堂,合理地运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營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 问题提出应具思考性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成为了教与学的新主人。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明确知识的关键处,结合设计好的教学各个环节,在思维的转折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规律的探索。提问不是盲目的,要能够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帮助学生扫除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思维转折处的提问,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内容的迁移。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视频的观看,准备好圆形纸片和长方形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将圆剪成长方形,或将长方形中剪出一个圆形,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让学生求出圆的面积公式,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知识教学资源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明确不同知识内容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例如:上述问题中提出的圆和长方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面积关系,用从而推导出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所具有的长和宽和原来圆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探究,需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操作情况,将圆平均分成不同等份,然后再重新拼接成近似长方形,在这一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若干问题。例如:①若将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出来的图形会产生怎样的变化?②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③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不同的问题能够诱发学生不同的思考,通过适当的提问以及发挥出问题思考的重要性,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形式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探索新的规律,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
二、 问题提出应具逻辑性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思维发展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问题,问题要采用由浅入深的规律来进行适当的引用,不同的问题之间要具有一定严密的逻辑性,也就是所说的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时,就是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首先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教学主要内容,例如裁缝店的王阿姨接到了一笔订单,东方小学想要发展150名少先队员,因此需要王阿姨赶制出150条红领巾,那么王阿姨需要买多少布料呢?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需要先提出以下问题,做一条红领巾,我们必须要知道些什么呢?红领巾是什么样的形状呢?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然后引出主要课题探究三角形面积。
逻辑性问题提出:让学生们出示在教学开展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结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试着拼一拼,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在实践开始前,老师要注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三角形能够拼出什么样的图形?完成拼图后的图形面积能求出来吗?拼后的图形和原有的三角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屏幕出示)通过教师不同问题相继提出,学生会按照一定的逻辑性方式来逐个解决,不同的学生,因为思维发展形式的不同,在进行问题解答时也会有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全新的数学理念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 问题提出应具多样性
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所提问题应给学生留有一方空间,令其如鱼得水地遨游。教师需要明白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过程中也需要激发学生不同的解决思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解答,数学答案在于灵活性,因此在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各种知识来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原有的界限,提出不同的解法,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多样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立体性思维拓展。同时还需要明确,问题的提问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性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问题时,也需要及时地吸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变化过程,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具有灵活性,其中较为明显的教学方法就是题目的改动,学生在得到一些已知问题条件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在设计问题和解答问题中暴露出可能产生错误的地方,这种提问方式中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样是学生,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既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想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来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就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教学问题的选择与设计也要以教学重难点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够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灵活性、多向性以及逻辑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
参考文献:
[1]刘彩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陈珍.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串”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7.
[3]林贞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让课堂提问更有数学味[J].教师,2018(8):53-54.
作者简介:
吴和南,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县文峰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