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心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提问是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交流活动,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如何锤炼一个有效、具有启发性的提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方法;问题设置;有效性;启发性
在公务员考试的试题中,有以下题目:你注意观察过篮球架吗?篮球架的高度比1层楼高,且比2层楼低,篮球架的高度对你有什么启发?如果它不比一楼高,在普通人伸手就可以达到的高度,伸手便可及未必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如果它超过了二层楼的高度,要投篮得分就变得相对难了。所以,篮球架在一个适合的高度,可以使人合理得分,因此,它吸引了无数球迷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其实,在教学工作中,每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多数的交流活动是通过提问进行,而有些情况下,我们所提问题的高度就像树上的桃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如果是跳一跳再伸手也很难触及到的“二楼”,会使他们根本不愿意跳,而有些问题又像是唾手可得的答案,有些同学或起哄或懒得参与,也无助于启迪智慧。
其实,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情感的功效。课堂上如何锤炼一个好的提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以下将针对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目标明确、语言言简意赅
提问要注意科学、简明,不能提出语句过长或含糊不清、太过繁琐的问题。如:教师这样提问:“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还是由环境造成的?”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错误,认为环境引起的疾病不可能是遗传病,其实,教师只是想考查“遗传病的本质是由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再如,有位教师在讲光合作用需要光这一条件时问学生:“光合作用在什么时候进行?”部分学生答出“在白天进行”。这是提问中用词不当造成的错误,其中的“时候”一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答案必和时间因子有关”的暗示作用。如果改为“光合作用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学生回答的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
为避免这样的误区,教师要在提问的措词上反复琢磨,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应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问题设计要符合认知规律,不能有暗示或干扰。比如:想要考察“蓝藻是原核生物”这个知识点,就问“蓝藻是什么生物?”这个问题就不够明确,因为学生可能回答“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或需氧生物”等。因此,应该明确地问“从细胞结构上来看,蓝藻属于什么生物?”经过预设好的问题抓住基本知识点,直击要害,这样可以使课堂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新课改最大的变化在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引路者,所以要照顾全体学生,课堂上的提问应由浅入深、问题层层递进,不可跳跃性过大,使提问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泛起浪花。如:笔者在上“植物激素的发现”一节内容引课时,有这样的提问:“动物受到刺激(如光的刺激)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植物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
“有”
“你能举出例子吗?”
“向日葵,窗台边上的植物向光生长。”
“你如何证明窗台上的植物生长的弯曲是由光引起的呢?”
“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分别放在窗台和室内无光处,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那针对你的回答,我有两个问题:一、两株植物分为两组,是否可靠?”
“不可靠,因为会有其他偶然因素干扰”。
“第二、一组植物放在窗台,另一组放在室内无光处,单一变量只有光照这一个因素吗?”
“不是,还有空气、温度等因素。”
“那么我们的实验该如何改进?”
“学生开始讨论将实验分为三组:一组用纸箱罩住避光;一组全面受光;一组受单侧光。”
“同学们阅读课本,达尔文在做类似实验时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
“胚芽鞘”。
“胚芽鞘是什么,它与我们用的实验材料——植株哪个好?为什么?”
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原有的实验基础入手,层层推进到课本上画得“达尔文实验模式图”更容易理解,强调了设计实验方面学生易犯的一些错误。
做到层层推进式的提问,应切实注意以下三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设计一系列提问;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顺序逐个设计问题;对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不宜化解为更多小问题,不然会导致提问意义不大。
三、举一反三、注重以问题的形式对知识成果进行验收
学过渗透装置和渗透原理过之后,可以问“动物细胞能不能相当于渗透装置呢?它是如何满足渗透条件的呢?那么植物细胞也是这样吗?”再如,“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某植物的根是否含可溶性还原糖进行鉴定?”问题设定中有提示“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即“鉴定还原糖使用斐林试剂”。另外,“如何提取出根中物质呢?”我们学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可以提供借鉴。
这样的提问在高三复习中尤其需要重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如:
酒精有哪些性质?(使蛋白质变性、有机溶剂、多糖水解)
由此,你想到高中实验中哪些实验用到了酒精?(消毒,DNA的粗提取,绿叶脱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解离液)
生物体如何产生酒精?又如何鉴定?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构架,善于总结和归纳,熟练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归纳的同时,引导学生独立就某一问题进行总结,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现在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技能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即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要体现出激发学生较高水平思维的特点,能触及问题的体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当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强度”这一概念之后,我们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光合作用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对该化学方程式CO+HO→(CHO)+O的认识,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光合强度?”再如,当我们得到“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样的结论后,可讨论哪些因素会导致生物进化?
设定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必须在学生对问题本质认识清楚的基础上,此时问题的起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他们会感到答案“若即若离”“似是而非”,更能激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动力,从而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提问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交流方式,良好的提问不仅可以顺畅地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师生之间交流,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提问及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条理性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应多在工作中吸取經验教训,及时总结,精致打磨每一个问题,使其在课堂上“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1]汪忠.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9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