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旸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在线教育平台,构筑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由此凸显。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提出了在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和模式构建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心理健康  在线教育  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新型交通职业教育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18-321-020
  中图分类号:G718.5
  一、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背景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职业人才为根本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才培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强调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成为教育途径改革的一个主流方向,并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手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限制,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对学生心理环境的冲击,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在线教育平台,构筑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由此凸显。
  二、在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堂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团队活动相比,在线心理健康教育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与高职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相适应。网络发达的时代,高职学生的网络生活时间逐步增加,从网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咨询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其次,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在线教育不受教室、场地、课时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查阅相应的信息,或进行即时咨询,使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心理状况得到調节,避免延后处理带来的风险。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帮助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区别于知识和技能学科教育的地方在于,它更多注重个人深层体验和自我觉察,而非单纯的知识获取或技能习得。这就要求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更多的自主性,自己感知到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己想要寻求解答,自己在学习中体验到改变,这是教育者无法直接进行指导和干预的内部过程。
  三、在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建设
  在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之想匹配的教育资源的充实。它应该有别于线下传统教育模式的资源内容,重点突出学生使用上的自主性、即时性,以及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趣味性和更新的及时性。
  1、随身阅读——心理健康资讯
  网络时代的青年学生往往都已养成了在线进行各种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利用这样的网络心理特点,构筑网络资讯平台,及时更新与当前社会热点、网络热点、生活热点相适应的心理健康科普文章、趣味性阅读短文等,让习惯以手机为终端的学生群体随时随地获取身边的心理健康知识。
  2、主动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件
  将心理健康课程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划分为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选取与学生群体贴近的知识点,配以丰富的图文案例,制作成在线微课形式的PPT课件,供学生在线上平台自主学习使用。
  四、在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本文提出构建“资讯平台”、“学习平台”、“分享平台”三位一体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构建资讯平台,丰富资源获取渠道
  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构建心理健康资讯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利用这些平台组织在线心理咨询、心理话题讨论沙龙等。
  2、构筑学习平台,优化教育效果
  将自主学习课件、心理健康微课、慕课、微电影等资源按系列和主题放入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学习资源库,并配套相应的课后测试及评估体系,补充线下课堂教学的同时拓展课外知识,同时重点加强互动性和体验性。
  五、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展望
  发展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优化和创新。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模式仅仅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网络化的发展和改变,并未对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今后应与新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将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成长纳入进来,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及时反馈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建文,贺青霞. “键对键”与“面对面”的联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8(3):33-37.
  [2] 陈笃钦.网络:大学生心理咨询新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35-137.
  作者简介:王晓旸,女,汉族,山东文登人,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8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