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谷炀
[摘 要] 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学生的沟通方式、辨别信息能力、价值判断、道德素养等方面了解当前辅导员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困难,再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情况,针对学生思想动态,因材施教,通过把握舆论动向、应用各类APP、加强学生监管等方面给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80-02
所谓“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计划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并升级的模式。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的增加,使互联网在其他产业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当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
一直以来,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而在高职院校中,很多人认为辅导员是学生的“丫鬟”“佣人”。当前的“互联网+辅导员”工作意味着改变了原有的形式和形态,将所有的问题回归到它们的源头,并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特征进行重构:用户中心、分散、连接和重构。这不仅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辅导员工作,而且要充分认识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生态的角度思考“互联网+辅导员”的工作。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的困境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相处方式,影响了社会生态系统,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变革性影响。当前,扩招的影响使高职院校招生方式多样化,通过高招、单招、协议(中职直升)等形式招收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诉求不同。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高、生活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弱、养成习惯差、独立思考能力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进行线上线下教育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衍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一)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导致沟通不畅
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曾有学生这般形容:手机就像我们的衣服,不带不能出门。许多学生依赖手机、微博、微信和论坛,他们每天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刷朋友圈、逛微博、上论坛“灌水”等,甚至不放过吃饭的时间在饭堂刷“抖音”等短视频。辅导员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但他们什么都不说,雷打不动,羞于表达,师生沟通不畅。
无休止的游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游戏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的视觉,精致的设计吸引他们的感官,精彩的内容影响他们的神经。经常在课堂上听学生谈论“第五人格”等,却鲜有学生讨论学习。他们在游戏中花费大量时间,却不愿意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辅导员在开展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时学生参与度不高,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学生还说:“老师,开会您也辛苦,我们也麻烦,还不如让我们在宿舍待着!”
(二)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差,导致工作难以进行
互联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高职学生对网上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在形成自身判断的过程中难以辨别信息的好坏,容易导致对社会存在偏激印象。学生在不经大脑思考求证就盲目相信并传播不符合事实依据的言论形成谣传,以假乱真、空穴来风,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辅导员在进行教育时,因其固有思维让学生对辅导员教育“不服气”或者“面服心不服”草草应付了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三)西方文化混淆学生的价值判断
当今,随着网络的发展,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这其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对正在走向独立,逐渐形成自己人生理念的高职学生而言,很难辨别其是否有益,从而阻碍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崇洋媚外,盲目追求国外名牌、国外节日、国外文化。例如,学生对圣诞节、情人节比对春节、七夕节要重视得多。部分高职学生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个别学生不配合甚至是抵触,致使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虚拟网络削弱高职学生的道德素养
网络具有匿名性、即时性、范围广、自由度高等特点,充分发挥网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很多学生认为在网上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从而肆无忌惮地在网上发言。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不少在校学生都表示自己曾经在网上聊天时说过谎话。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使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无法正确理解社会现象。这些归根到底是因为网络世界的无拘无束使他们的道德感弱化,逐渐削弱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学生的道德选择和判断。学生在网络上形成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纠正,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认为辅导员是“虚情假意”的。
二、探索“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新路径
大学生有很多空闲时间和更独立的选择。他们对互联网有充沛的热情,通过“互联网+辅导员”模式,根据学生使用平台的情况,在学生浏览量较高的平台开通个人账户,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开展课堂活动。通过虚拟网络建立自己的威信,融入学生的生活,影响更多的人,将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互联网+”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QQ群体和微信群中,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我们的工作就没有触及核心。因此,辅导员要重视“互联网+”时代的生态变迁,增强自身的网络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广网上工作方式,积极运用各种社会工具,营造师生之间的热烈氛围。
(一)主动利用各类互联网新平台开展工作
辅导员应当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发现新鲜事物的灵敏触觉。深入了解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实事,大胆尝试和体验在大学生聚集的各类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主动抢占互联网思想引领的新高地。例如,辅导员利用“抖音”等火爆流行的短視频进行直播,通过趣讲当下时事新闻、政策热点等,深刻而不失幽默地影响学生。通过辅导员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情和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和心理等问题,推出每周一文、每日一歌等,解答学生近期出现的疑惑、感情、就业、生活和学习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摸底了解学生的动态,牢牢把握宣传内容的品质和时效性,在对外平台严格控制内容方向,解学生之所困,忧学生之所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创新贴合学生,潜移默化间形成使用固定平台的习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应用程序充实网络通信渠道
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不能局限于QQ和微信群进行沟通。他们还应该使用应用程序,建立班级网络社区以及其他方法拓宽与学生的网络通信渠道。当下的学生喜欢使用手机上各类APP。拿我校来说,每周有三次早读,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KAHOOT软件,以共有局域网的形式进行知识抢答,既可以提高学生参加早读的积极性,同时也间接进行了点名。
目前,高校逐步开发了一些手机APP,例如“微校”APP等,但是这些APP还不全面,学生学习可以借用当下中小学流行的APP“晓黑板”等,(1)通过APP了解学生的上课动态,是否完成网络课程等,从而督促学生;(2)通过APP制订班规,结合各班具体情况,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订班级制度,每周及时以短信等通知发布相应的注意事项;(3)每年在奖、助、贷、评优评先或给予处分时,将相关材料发布到软件上并将受到学校表扬或批评的学生予以公示,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师生联系,达到上传下达,真正做到“互联网+辅导员”长效发展。
(三)加强网络管理
1.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对学生在网络中出现的道德、价值观等问题,学校、辅导员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及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等。像“洁洁良”这样的事件,厦大的做法就获得很多网友点赞。作为辅导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危害扼杀在萌芽状态。
2.加强网络时间管理。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弱,学生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学习。辅导员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同时,学校应限制学生上网,如适当限制网络速度,使学生不能玩大型游戏。例如,我们学校采取限制流量的政策,每人每月30G,周日至周四晚12点断网,既能使学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也能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网络游戏的管理不仅是辅导员的工作,也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
简而言之,辅导员的工作属于相对特殊的领域。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今天,互联网也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应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反思輔导员工作的新思路。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认真地总结工作经验,探索规律,讲究工作方法的科学性、计划性、高效性,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使辅导员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丁翠娟.“互联网+”时代高职辅导员工作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2-65.
[2]徐永波.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模式探索[J].河南教育,2016(2):64-66.
[3]周莉莉.“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性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6(5):30-33.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2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