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往往体现着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核心素养要求为基础,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思维品质 培养研究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应试技巧和解题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背景下,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多数都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的关注,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在语文教学中,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一、基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他的观点中,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生活贯穿教育始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仅限于教室内,他们的学习内容多以书本为主。实际上,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利用新颖的教育工具和教育方法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由翱翔的小鸟,突破思维局限,提高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如何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观察草虫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去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现独特的生命,在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加以想象,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由此一来,学生便会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感悟生命的灵性,在情感的共鸣中实现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这相较于单纯的课文阅读来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事物进行观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的引导下感受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生活性,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提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为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指明方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往往比其他人更为强烈,作为教师,我们应加强对小学生精神需求的关注,巧妙利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以诱导学生对教材文本主动思考、主动质疑,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讨论环节中。在对问题解决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增强学习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揣摩作者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变得更为具体化。随后,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文章整体结构分为几层?每层结构都表现了什么?并且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自主分析文章。学生在探究后便会回答: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讲的老人喂海鸥、与海鸥亲切说话,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而第二部分讲的是海鸥在老人死后展现的令人震撼的画面。由此一来。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对文本深入思考,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提问环节,引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投入文本探究中,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基于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许多教师逐步加强对课堂环节的设计,而课堂交流讨论作为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和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极开展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共同交流和探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锻炼了自身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的语句,对闰土这一极富典范性的人物形象进行认识和感知,了解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且性格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这篇课文利用“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作为线索,刻画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与闰土相识、相知和相处的过程,从闰土给“我”捕捉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跳鱼儿这四件事中入手,切身感受“我”与闰土之间的友谊。为了让学生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和感情的理解把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争辩研读,解决对课文存在的疑问,共同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深化对闰土形象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文章时代背景,在和同学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由此一来,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能够得到提高,合作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有效提升。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理解认知,这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基于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开展直接关系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拓展。现如今,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重要目标。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往往离不开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需求来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题材中锻炼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让他们从盲童的角度出发,将自身情感融入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体会文中主人公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谈话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主动谈谈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看法。许多学生会从分析春天的景色入手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春天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我仿佛看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一句话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多姿多彩”这个词语来形容盲童的内心世界呢?你们觉得合适吗?这时候,学生便会主动思考,回答:“虽然安静的眼睛失明了,但她仍愿意打开心灵的窗户去感受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她的内心里装着春天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会挖掘文章的重点语句,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提高阅读技巧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品质,提升了阅读素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品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
  五、基于写作和口语训练,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技巧,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和他人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这不仅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已然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但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技巧。作为教师,我们应基于语文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体会泼水节的难忘。这时候,教师便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对当时快乐的场面进行想象,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自主研读或是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傣族人民的喜悦心情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由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思考过程中学习一定写作技巧,也能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全面发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写作和口语教学,有效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语文思维不断发展。
  六、结语
  培養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的环节。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策略,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多方面学习需求的同时,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活跃思维,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思维品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吴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J].江苏教育,2001(10):25-26.
  [2]格日吉.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J].内蒙古教育,2012(06):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