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出台的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了预算单位的核算水平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广大报表使用人更加清晰地了解了预算单位的资产、经营情况。高等院校在承担社会公益事业职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也面临着来自新旧制度衔接、资产与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挑战。本文从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意义及影响进行分析入手,提出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不但应按原有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还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原则,新政策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各期经济业务的费用和成本情况,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模式下,高校同时出具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报表,不但可以真实反映高校一定会计期间的财政收入、支出、结余(转)情况,还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模式反映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形成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报告。在“双功能、双核算、双报告”的财务体系下,更为精准清晰的核算反映高校各项业务的成本、费用情况以及各项资源的消耗与配置情况,有助于高校建立健全绩效管理。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变化
  第一,将行政与事业会计制度有机融合。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后,可将各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实现统一化、标准化,提高了各个单位之间数据的可比性。第二,通过双轨制真实反映高校资产、经营情况。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既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对于财政资金方面的收付,两种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是相同的,其他非货币性的会计分录应当区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以两种口径反映高校资产、经营情况。第三,扩宽了高校财务核算范围。新制度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外增加了债务收入与支出科目,并将纳入部门预算现金收入归纳到高校预算管理之中,以便会计报表可以反映高校一定会计期间所有现金收入与支出情况。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影响
  1.对高校财务机构设置提供了新要求
  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较,新政府会计准则在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首先,新制度的执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工作,同时需要协同资产、科研、基建、网络中心等相关业务部门,如何分工梳理关键问题、确定责任将是推进工作的一个难点。其次,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对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带来巨大挑战。例如,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高校应首先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与归类,将结果与财务账簿进行核对,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投入使用中,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资产应办理入账,为新制度运行提供数据支持。高校应重新对项目结余结转资金及用途进行重新梳理,以便新会计准则在过渡二级明细科学时提供依据。高校在新旧准则过渡、衔接期间可适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政策进行讲解。除此之外,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原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而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行记账,同时编制预算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因此,为了适应新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高校应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理论水平,避免因能力不足而造成会计差错。
  2.双轨制运行增加了财务人员的核算难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最大亮点就是将企业会计准则的权责发生制作为预算单位核算原则,既从财政资金收支方面反映了高校情况,还对高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了有效披露。但就目前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情况看,由于高校财务人员长期使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原则,已经习惯了在该模式下记录会计信息,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资金是否真正流入、流出。而权责发生制度下,无论资金是否有变动,均需要确认收入与成本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的确认通常把合同条款作为依据,但高校的合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规范和信息系统化建设,合同条款的拟定侧重于法律风险,业务流程上财务的作用主要是衡量合同的金额是否在预算内,确认收入与成本费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财务人员根据经验、理论知识对其做出具体的判断,增加了高校财务核算的难度。
  3.会计制度改革要求高校对原有会计科目与资产进行衔接、清查
  权责发生制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财政部早在2016年就要求、组织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了一次普查,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细则与方案,在固定资产类别、价值估算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存在一定量的闲置资产和使用年限已超出制度规定计提年限的情况,而绝大多数高校对资产进行信息系统化管理都在测试中,因此,全面清查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对资产类别、原值、尚可使用年限的合理确定也具有一定难度。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强化财务管理建议
  1.不断优化高校财务机构与人才建设
  高校除了在制度建设、领导重视等方面入手外,还应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体应通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强化财务人才理论学习。首先应学习、领会新政府会计准则的精神与重大意义,为新旧账簿衔接、两种核算模式运行提供基础,为高校财务人员提供晋升、学习新准则的机会,使其从内心提高对新政府会计准则的重视,确保新政府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2)培养高端、复合性财务人才。随着国家近年来对教育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高校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种类与数量、金额的增多,加之,高校受到来自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极需要高校为新会计准则运行配备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往可能只是惯例性地进行每年一次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要注重财务制度改革的宏观解读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经济业务的专业判断能力、部门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   (3)实施项目绩效考核制度。近年来,财政部要求各级预算单位在强化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同时,应通过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查找项目资金使用中的管理问题。因此,需要高校在内部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项目资金绩效考核体系,并通过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绩效考核的水平与效率。此外,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调动财务人员及各业务处室、工作人员节约财政资金的积极性。
  2.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与优化,各高校應在内部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并通过内部核算流程的方式指导工作人员规范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特别是针对新会计准则中科目设置、二级核算、资产折旧的计提等要求制定相关制度,以确保各业务处室及工作人员在向财务人员提供资料时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比如新制度对于资产摊销计提的账务要求,那么高校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更新资产管理制度、基建管理制度以及合同管理制度,发挥制度间的联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规范,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3.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目标
  新政府会计准则要求高校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充分使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首先,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软件已经无法适应新政府会计准则在科目设置、核算体系方面的要求,高校应聘请软件公司针对新准则修改、增加新的核算软件,并实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数据的衔接。具备条件的高校可将业务与财务实现有机融合,并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作为支撑与基础,实现在网上的报销、材料出库、固定资产处置等流程。同时,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以及落实工作的过渡期对部门间信息的协调和共享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校经济业务与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政府会计制度落实提供技术保障,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五、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及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工作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也同时给高校财务管理在制度的建立、人才的培养、资产的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更加严格的考验,亟待高校通过优化财务机构配置、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实现信息化管理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措施予以强化,以确保高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徐玉德,宋帅.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四十年:历程、经验及展望.地方财政研究,2018(11).
  2.关欣.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研究.财会学习,2018(15).
  (责任编辑:刘海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3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