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应用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熊菲 刘洁
无可否认,数学教学中,知识碎片化问题突出,逻辑体系不够清晰。鉴于此,数学教师往往借助思维导图破解这两个问题。但如何绘制、优化思维导图呢?
结合小学生认知实际,笔者确定了思维导图使用流程(如下图),下面即作具体说明。
思维导图的梳理绘制。思维导图的梳理绘制是思维导图应用的基础,要完成思维导图的梳理绘制,就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教师引导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出一个关键知识点,并以此为中心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前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概念介绍;在确定了具体的知识点之后,学生开始自主查找所学知识点的概念、意义、运用等,并把这些内容罗列出来。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将罗列出来的知识点划分成不同的分支,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用符号或者图形表示出来。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求多求异。学生通过之前的知识储备,思考还有哪些数学知识点也可以与本知识点发生关联,并将其巧妙地嵌入思维导图中,使得思维导图更加系统。最后,学生尝试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内化联系。思维导图的内化联系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個人展示交流。上课伊始,教师先挑选几名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详细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以及知识梳理的想法。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这对于拓展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讨论完善。学生汇报分享结束以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让其他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学生自主评价分析之后,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懂得如何补充与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是教师提问引导。教师在学生展示和讨论时要留心学生没有提到的知识以及没有分析透彻的地方,将一个个小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思维碰撞之后给出解决答案,用问题推动学生动脑思考。
思维导图的优化完善。思维导图的优化完善是思维导图运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整合知识体系。通过前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具体修改方案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使得教材中的知识点都能在思维导图中清晰地体现出来。第二是完善知识网络。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架构知识点的时候存在的问题,再指导学生细致修改。需注意的是,学生在修改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笔,从而直观体现相关知识点修改前后的差异。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本组文章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是FHB160519。】
责任编辑 吴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3947.htm